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游玉玲:拨动“情”弦,奏响朗读之音

发布时间:2016/4/21 11:04:30

【案例一】教学《狼牙山五壮士》

师:现在我们来个挑战读,看谁能把别的同学比下去。

生1读。

师:读得不错,谁能超过他?

生2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读得很流利,有些地方读得比我差,不过总体来说应该是没有我读得好。

师:恭喜你成为第一个擂主,谁愿意向这位擂主挑战?

举手之人寥寥无几。

师:(勉强地请了一位学生)你来吧!

生3:(读得不尽人意。)

师:看来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呀,请男生一起读。

男生:(音量大大提高了,但没有感情)

师:同学们,把我们的体会送进句子中,齐——

   【反思】 时下,语文课上“读”领风骚,如花团锦簇,好不热闹。案例中的指名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朗读的形式多样,可是效果却大打折扣。透过这些开满鲜花的“读”,一个越来越凸显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读的“有效性”。朗读的形式和实效是老师思考的标尺。有了读书的形式,怎样让这种形式成为有实效的朗读?教师让学生读的目标很盲目,读书为简单的挑战而读。其实,读的形式应该是为朗读服务的,朗读的指导应有目标指向,朗读的训练宜有梯度、有层次性,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生成与提高阅读的高度。如果案例中教师能借助多媒体(录像),再现五壮士英勇的壮举;或借助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范读一次,孩子们就能依托教师的情感,展开想象,调动自己的情感,在头脑中描绘出一个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就会很快地入情入境,情不自禁地表情抒情,避免了“死缠烂打”。当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情“动”,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以情激情,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情境。

【案例二】《再见了,亲人》片段

师:那就把刚才你们讲的感情融入朗读中,用你们的心去歌颂他们(播放课件:大娘的照片)。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生:(深情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诵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人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生:(“请求”大娘停步,读得很动情。)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生:(“恳求”大娘,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很有味道。)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生:(“哀求”大娘,有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

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

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

生:(“命令”大娘,比如读“大娘”时语气很坚定。)

师:这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感情很复杂。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台下响起了掌声。)

师: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

(全体学生带着各自体验诵别,有的还有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师: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谁说他们不是亲人?他们不但是亲人,而且胜过亲人!所以,分别的时候,他们才这样难舍难分的倾述。(教师用眼神提示画面中的“再见了,亲人”。)

生:(感情热烈)再见了,亲人!

师:登上了火车,他们仍然恋恋不舍地送别——

生:(感情难舍)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远去了,那声音仍在天空回荡——

生(齐):(感情深厚,声音由近及远)再——见——了,亲——人——

【反思与启示】虽然该案例中只有个别读和全班齐读两种形式,但效果却出奇地好。案例中的教师引导学生反复与大娘“诵”别,请求——恳求——哀求——命令,一而再、再而三的吟诵涵咏,由开始的“少许温存”到后来的“滚烫流露”,一次次地震撼心灵。看来,这就是有效的朗读。

1、变换身份,角色体验。老师像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巧妙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进入文本角色,研读文本,走近人物,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成为文本意义的创造者。学生的深情演绎发挥得淋漓尽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充溢着每一个听众的心胸,那份感动浓浓地糊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2、诵中有画,情景交融。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情境中产生的,情景、情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良好的情境对有感情朗读具有独特优势。老师完全演变成了导演,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无论是照片、音乐,还是录像,都体现了她的良苦用心。听其乐,见其景,生其情,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舞在老师用情编织的网中央,情动于衷而发于外,诵读而达其情。

3、诵有层次,品中悟情。庄子曾经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教师把教材当引子,丰富和发展了原来的文字,别出心裁地创设了“求——请求——恳求——哀求——命令”五个语境,设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充分的入境朗读中,把情感的浪一层一层推向深处。营造了一个生动的交际场,让学生的朗读有了支点,有了依托。“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足见教师的深厚功力。

有人说过,朗读好比拨动琴弦,讲解好比疏通乐章。只要感情之弦跃动起来了,那么,不管诗人志在在高山,志在流水,我们都可以成为他的知己。希望我们能拥有那根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慧指”。

【参考文献】

1、 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叶洁芸.拿什么评价你,孩子.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