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纯:初中语文有效阅读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4/12/1 20:38:33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合理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品位不高、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却是存在的普遍现象,甚至把阅读放在被遗忘的角落。这其中一部分应归咎于日常阅读教学的无效性。怎样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影响有效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多读书
有效阅读的前提是多读书。当审视生命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让孩子们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师长送给孩子们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内容。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古今中外的许多大作家都有过这方面的切身经验:欧阳修的“为文有三多”,最重要的就是“读多”,鲁迅先生也说“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正有此意。
我们要强调多读书,还强调读书的多样性,以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如《小巷深处》抒写了一位养母对女儿深挚的爱,《水浒传》塑造了108位梁山英雄好汉,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鲁滨逊漂流记》叙写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等等。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够欣赏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只有在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审美观。唯有如此,才能开展真正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师生对话
有效阅读的基本环节是师生对话。保罗·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任何文本面前,师生实质上都是“解读者”,都是在分析与反应中成长,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延伸自己的。只有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本文对话、师生与编者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多重对话才能把握住作品的本质和精髓。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很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阅读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同时教者要力求以高于学生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点拔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阅读的过程应该是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因此,老师们应该学会“蹲下来”教学,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不能忽视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环节。同时还提倡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思想,剖析“疑义”,欣赏“奇文”独特的魅力。
三教师点拨
教师的点拨是有效阅读的关键手段。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仅凭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阅历,文本中作者匠心独运的精彩之处往往是很难被发现的。这时,如果有教师适时的点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显著提高。
点拨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问。提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问,都是老师把握的关键。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就是点拨的时机。在教学《小巷深处》时引导学生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故事和父母的工作,体会爱与工作地位无关,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无私的爱,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
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师的审美品位
影响有效阅读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审美品位。有的教师喜欢在阅读教学中加入了太多“非语文”的东西,以为“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我们要把多维深刻的语文内容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不要“舍本逐末”。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有的教师把目光着眼于何为“克隆”以及它的发展史,这样的语文课都成了生物课了。再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有的教师放很多时间在“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问题的讨论上,而该积累的文言基础知识放弃了,真是“本末倒置”。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像是导游,将学生引向何方,那得看老师自身的审美品味了。
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像是导游,将学生引向何方,那得看老师自身的审美品味了。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总之,阅读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活动,它承载着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注重有效阅读,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让文字直击心灵,文学浸染身心,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作者:张玉纯
学校:泉州市德化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