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邱育平:触摸文本 品味语言 发掘内蕴——以《颐和园》为例

发布时间:2016/4/27 15:23:37

【案例背景】:

从教十多年,常听同事们这么抱怨:“这篇课文没什么可教得,学生一读就懂了。”仔细琢磨这句话,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没什么可教得课文怎么会编进教材?阅读教学只是读懂课文吗?笔者认为,“没什么可教”的想法的产生,也许是教师对语文本质的认识错位,认识错位容易导致行为错位。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第九届全国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必须让学生既得“意”、得“言”,更得“法”,这也是语文的特质所在。那么,如何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呢?笔者认为,阅读课上,教师要放慢脚步,引导学生触摸文本中的关键语言点:作者精妙的遣词造句、精彩的重点语段以及文本中的空白点等,巧下金钩,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发掘蕴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

 

【案例描述】:

片段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师(出示颐和园门票):同学们,我们来到颐和园门口首先要买什么?

生:门票。

师:看,这就是颐和园的门票,在它的背面有着这样的图案,是什么?

生:游览示意图。

师(放大示意图):哇!看看,这么多的景点,星罗棋布。据统计,颐和园中的景点一共有72处,要是每处都玩过去,就是三天三夜也游不完哪,孩子们,那该怎么办?

生:选择几处好玩的地方玩。

生:挑有名的玩。

生:还要按顺序,这样不浪费时间。

师:孩子们,这几位同学已经在告诉我们写游记的第一个秘诀是什么?

生:选择重点景点写,有顺序地写。

师:对,我们在游览时要挑好玩的景点玩,写得时候也要挑重要的景点细细地写。接下来,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开始吧。

师:你能把课文中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出来吗?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师:瞧,这些句子就像门票中的游览示意图一样,把一个个景点给连接起来了。诶,这里作者又告诉我们一个写游记的秘诀,是什么?

生:要按一定的顺序。

【案例分析】: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结构特点,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颐和园》全文布局清晰,全文总起分述总起结构,四个分述部分又是四个总起分述结构,而且四个分述部分的第一句话都明显交代了作者的游览路线、写作顺序。教学时,我借助文本一体化的布局,引导学生将整篇文章的格局看得一目了然,布局谋篇的好处就尽在不言中。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渗透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从教材这个例子中逐渐获得组织材料进行有序表达的能力。学多了,学生在布局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己的想法,运用起来显得得心应手。

 

片段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师:来,跟紧我,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贴书:长廊]请大家认真地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出重点词句。想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话中的“700多米”、“273间”这两个数字感受到长廊很长。

生:我从“一眼望不到头”也感受到长廊的长。

师(出示长廊图片):同学们,700多米,273间,难怪联合国文化组织把它评为世界“长廊之最”,瞧,具体的数字一下子就写出了长廊长的特点。看来,列数字是个好办法。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看出长廊很美。

师:你能把课文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吗?

生:长廊上的画很多,种类丰富,而且都不相同。

师:原来,长廊美在画很多,内容很丰富。想看吗?瞧,这就是长廊上的画(播放图片):花草,风景,人物。每一幅都画得那么精致;看,这是《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这是《牛郎织女》,这可是耳闻能详的民间故事;还有我们的民族英雄谁岳飞……还想看吗?可是老师放不完哪,据权威的资料记载,长廊上的画有一万四千多幅。我们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进入——

生:美丽的画卷

师:行走在这样的长廊中,就像阅读——

生:一部部古典书籍

师:站在这样的长廊里,我们不禁赞叹道_-----

生: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师:那你就美美地读这句话吧。

师:这长廊不仅美得有色彩,而且美得有故事,美得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长廊里充满了艺术,廊外的风景也很别致,看(出示描写长廊外风景的句子)孩子们,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从昆明湖上吹来的微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舒服、很愉悦。

师:这种感觉就是——(出示词语:神清气爽)

 师(引读全段):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次回顾长廊吧。从整体看——;看廊内——;看廊外——就是这样,廊内廊外相印成趣。

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作者又告诉我们写游记的秘诀?是什么?

生:写景物一定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方式。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在品读“长廊”时,我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自由读、默读、引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了文本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了颐和园长廊的长和美,还让学生通过“读”把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来,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尽管长廊的景色很美,课件中准备的图片也很丰富,但是对于语文学习,要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对语言感悟是第一重要的。所以,在学生的感悟达到一定的情感认同后,我才出现图片和学生一同欣赏。在语言文字想象的美和实际图片的美相交融的时候,长廊的魅力便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此时,对学生进行“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的练说,既是情感的抒发,又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另外,这篇文章层次清晰,结构美、语言美, 是一篇指导学生写游记的经典范文,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感悟描写方法之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于此类文章是观景大体走过,写景粗略交代,有大环节,没有细层次。于是在教学时,重点放在长廊的教学上,品读了长廊的艺术美和风景美后, 学生对长廊有了感性的认识。我便抓住文章的叙述层次“整体看——看廊内——看廊外”的顺序,让他们从写作的角度再认识。最后归纳总结出作者三看长廊的这种按顺序描写某一景点的方法。

 

片段三:借一双慧眼,品词语意蕴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看,(生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生读排云殿的句子)那就是排云殿。

师:孩子们,这佛香阁、排云殿是颐和园中最主要的建筑,作者有没有像长廊那样整体看,里面看,外面看呢?

生:没有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再读读这段话。

生:因为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只能看到佛香阁的外观,所以只能从整体上看。

师:你关注到了作者的观察点,看来你已经有很强的读书能力了。是啊,参观游览时,地点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不同,角度不同,它们的写法也不同。

师:如果说长廊是详写,那么这里就是——(略写),有详有略,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4个秘诀,虽然是略写,但我们也分明能够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它们的特点,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佛香阁、排云殿的什么特点?

生:我从 “耸立”一词看出佛香阁很高。

师:对“耸立”这个词谁还有补充?知道有多高吗?(出示资料)这佛香阁虽然只有三层,阁高却有41米,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相当于我们教学楼10多层高啊,您感受得到吗?这样高高地直立,我们就可以说——(耸立)

师:“排云殿”“排云”二字出自古诗(打出字,生读“神仙排云上,但见金银台”,)这神仙都要驾着五彩的云来了,这就是皇家建筑的气派哪。让我们读出这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生读)

师小结:瞧,就这几个简单的词,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佛香阁的壮观,(板书:壮观)可见略写更要讲究用词的精炼。

【案例分析】:

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些充满能量的种子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就是汇聚着本篇文章的所有内涵及能量,如果能准确地抓住这些词语,发现这些词语语言文字运用的价值,以这些词语为“切入口”,打开这些词语,走进文本,读懂每个词语背后的真正含义,并将其开发并运用起来,便“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佛香阁”“排云殿”的描写虽简略,但课堂上我紧抓“耸立”“排云”这些毫不起眼的词,借助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到佛香阁的高、壮观。最后再小结用词精炼的妙处,这样从收到放,从放再收,最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文本表达方面的精妙。

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水平,才是真正地进行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读,领会课程标准意图,不断实践,切实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样语文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语文课程才会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才会尽到自己的应尽职责。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