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许丹丹:倡导人文关怀 打造魅力课堂

发布时间:2016/5/3 14:15:14

【摘要】本文试图从倡导人文关怀,打造魅力课堂入手。从教师、学生、文本三个层面探讨和解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使得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让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语文教育、教师、学生、文本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着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语文的学习是一字一句的积累,是一言一行的体现,是说和写的训练,更是眼界胸怀的反映,是形象感性的狂欢,但也绝少不了道德光芒的辉映。

一、教师——做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好教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指出:“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师生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象征和符号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给学生全方位的关怀,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固有的优异潜能将得到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情感沟通的融洽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蹲下来”与每一位学生平等对话,又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给每一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机会中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譬如面对这样一则材料:有个小男孩生日时收到一件礼物——一面小鼓。他很喜欢,每天不停地敲打着,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一段时间后,大人们都非常气愤地对他说:“不要再敲了,我们受不了了!”然而他不仅不听,反而越来越有干劲儿,每天敲鼓的声音更大了。一天,邻居中的一个叔叔找到小男孩,轻声对他说:“你这么喜欢这个鼓,难道不想看看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何不打开来看看?”从此,邻居再也听不到吵闹的鼓声了。

针对这则材料, 大多数同学的立意是:“沟通的艺术”、“何妨让思维转个弯”、“劝说的艺术”等,但也有学生就从小孩的角度来分析立意,他们认为“应保护并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也有说“不做目光短浅之人”,这些立意各有不同,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思考,我们应从中引导学生们延伸思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应按照参考答案而随意否定学生的思考。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感人之心莫过于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悟往往也比外在的接受与学习更为深刻。有感染力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热情洋溢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有趣。

教《乡愁》这一课时,师范读时宜用沉静、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思念亲人,眷恋家乡祖国的感情表现出来。而诵读《安塞腰鼓》则情绪高昂、亢奋,语速随着腰鼓的节奏而相应改变,充分感受腰鼓的气势。学生随着老师诵读,能初步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再让学生有感情的自由诵读,给他们自我体验的机会、场合。

人类的情感是丰富的,在文学作品中,应该重视其丰富性的特点,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思维多元化;而不宜以求同思维,以统一标准去束缚学生的二度创作。李白的散文《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一识韩荆州”“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写出李白在对功名求取上所放低的身段,对他人露骨的赞誉,对学生心目中李白的形象有很大冲击。

从《永王东巡歌》【其十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中可看出李白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他万没想到,永王李璘广揽人物是别有用心的,这使他第二次的从政活动以悲惨的失败而告终。学生就指出李白政治上的幼稚。此前在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这里李白对封建统治者所表示蔑视和决绝。

学生们往往过去都把李白圣人化、神化,事实上李白同样对功名事业向往,对取得高官厚禄也热衷,这才是真实的李白,也因此李白的形象是立体,情感是丰富的。事实上,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李白何能例外?所以同学们通过接触更多李白诗、散文,出现了情感理解上的困惑,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变化,不必为尊者讳,善于引导,使他们能认识到不同阶段的境遇,成就不同的人生。文本的丰富性决定了我们解读的种种可能性。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这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自由。他完全可以给出自己的理解,体现其个性。

二、学生——培养具备“人文态度”的好学生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主、自信、自尊、自强的主体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善于合作、乐于共处等品质。这是未来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养,是谓教学中的“人文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视学生为"主人",要使学生具备这些素养:

(一)把课堂的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需求和意识的学生,与人所特有的发展、创造和需要联系在一起,与生命活力的激发和潜在可能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以主动的态度去对周围的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若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

(二)把课堂的做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历过直接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们才能够加更深刻地领会知识,掌握知识。只有当"学生是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转化成一种教育理念时,它才会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中体现出来。比如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和方法,如浏览标题法、分类积累法、品味鉴赏法、读书笔记法等,方法繁多,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法,读句段时能够分析出关键词,分析人物时能够抓住人物的言行特征,归纳主题时能够区分主次,那么他就算充分领会了教材的内涵,其中记叙文学习重点要靠品读,议论文要看论点,说明文重点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三、文本——渗透“人文关怀”的好文本。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又深刻的。

以人教版语文课文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写小时候在一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思想,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我的信念》,居里夫人的向世人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走进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习她为目标不懈奋斗,志趣高洁,不图名利,以“平静、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要衷爱和痴迷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丑小鸭》从丑小鸭的经历中,我们可看出,外表美并不是真的美,心灵美才会使我们变得更加美丽,在经历过重重磨难后,总会迎来成功和实现梦想;《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黑洞。文章透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人对自然的道德问题。呼吁大家提高环保意识,激发探索热爱科学的情趣。

这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的优秀品质及其良好的人格,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楷模,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和熏陶。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使学生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利用教材应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研究语文,在使用教材时,不应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分析地支离破碎,嚼得如同白蜡。而应该重在陶治,整体感知课文中的意趣、韵味。可让学生读读背背,体验其中的趣味。

一、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的营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二、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观照教材,我们的教育便会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披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感悟人生,实现自我。课堂上,若再将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集课内外于一体,熔社会学校为一炉,并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供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开放心灵空间,交流感悟,又在交流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这样就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一份活气,增一份灵气。

总之,课堂,是人文精神创造、融合、升华的重要阵地,学生们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除了学习丰富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有知识分子的情怀,有良好的人文素质,高尚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为己任。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倾注人文关怀,悉心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道德和人格,让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那我们的教育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又多彩的天空!在倾注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将学会更真切地关注自己、关注世界、关注历史、关注未来!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2.柳菊兴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张楚延.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9年.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