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云华: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阅读教学中凸显“语用核心”例析

发布时间:2016/5/13 16:36:03

 翻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次认真地学习,不难发现在这新课标里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只有强化语言文字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扎实实的训练中来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如果要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实到位,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联系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让学生有内容可学,有问题可想、有想法可说,在点点滴滴的训练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

 众所周知, 语用观讲求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训练,也就是说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实际训练学会操作和运用语言文字。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对比识字,理解中运用。

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语文课的初衷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活动。而2011年版新版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也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说识字是语用的前提。

如在《乌鸦喝水》对“喝、渴”的识字教学:

课件出示:   口渴、喝水

师:谁能当当小老师这带着大家读一读两个词。

师:孩子,你们有没发现这里有两个字长的像双胞胎一样,是哪两个字呀? 

生:渴、喝

师:你的眼力真好!那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区别这两个字?

生:喝要用嘴巴来喝,所以是口字旁,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

(课件出示用红色颜色标识的部首)

师(指着课件中的部首):是的,口渴了,水来啦,赶紧张大嘴巴喝吧!

师:你们看,汉字多有意思,我们看字的偏旁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看看谁和它们是好朋友。

(出示课件)

选字填空:喝、渴    (    )牛奶      解(     )

指名回答。

师:是的,喝牛奶要张开嘴巴,有水就能解渴了。

师:孩子们,老师看你们学的特别认真,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手持喝、渴卡片)如果出示喝,你们就说:喝喝(拍手),张大嘴巴喝喝喝(手放嘴边,张大嘴巴),渴渴(拍手),天气好热渴渴渴(手放嘴边扇风状),(可加速度,两个字变换着做)

学生根据出示的字“渴、喝”做着动作,玩着游戏。

师:孩子们,这个游戏有趣吗?其实呀,这游戏不但有趣我们还在游戏中牢牢记住了这两个字呢!不过会记还不够,还要会用,看,刚才我们在词语中会选了,如果选了放到句子中,你还会选吗?

出示课件:一只乌鸦口(     ),到处找(     )喝。

指名让学生说,齐读这一句。

评析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自主探究、课堂游戏中识字,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静态的文字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让课堂变成了学生游戏 、活动 、学习的舞台。学生接触的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 没有一点活力的铅块,而是一个个充满丰富蕴涵的可亲可近的小精灵。“口渴了,有水啦,张大嘴巴喝吧”“是的,喝牛奶要张大嘴巴,有水就能解渴了”有目的性的课堂语言对“渴、喝”一次次进行巩固区别,将学生的视线引向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对“喝、渴”一次一次进行强化记忆,学得轻松,学得牢固。而扎实的语用基本训练正需要这样反复进行运用,而语言文字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有生命。

二、看图练说,内化并积累。

如在《荷叶圆圆》中,出示课件:这是(        )的小水珠?

生1:这是圆圆的小水珠。

生2:这是透明的小水珠。

生3:这是可爱的小水珠。

生4:这是美丽的小水珠。

师:你们真能干!说了这么说生动的词语,如果用书上的一个词,那这是怎样的小水珠呢?

生:这是亮晶晶的小水珠。

师:你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出来了。那我们还会说亮晶晶的(       )呢?

生1:亮晶晶的眼睛。

生2:亮晶晶的星星。

生3:亮晶晶的钻石。

生4:亮晶晶的宝石。

生5:亮晶晶的珍珠。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真的看见了这些亮晶晶的东西,真美呀!

【评析】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新词的理解和积累,已经学习过的词语的激活和运用,词语结构方式的理解和词语之间搭配等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上教学片断中,老师紧紧抓住“(      )的小水珠”和“亮晶晶的(      )”去进行词语教学,准确把握和理解“学词”的含义,并把它们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使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切实成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过程。

三、联系生活,形象中解词。

 如《窗前的气球》一文中“呆呆地”一词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词卡“呆呆地”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个词语。(小老师领读 )

 师: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

 生1:我觉得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静静地发呆”。

 生2:“呆呆地”就是一句话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师:(看图),是呀,因为没有朋友,科里亚太寂寞无聊了,他只能呆呆地望着窗外。孩子们,你们能把科利亚呆呆的样子表演一下吗

生表演读“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师:平时,你自己或者看见谁呆呆地吗

生:我早上在妈妈的催促下起床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就呆呆地坐在床上,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生:有时候,我看见读高中的姐姐呆呆地站在阳台上,好像在想什么心事,我叫了她好几遍,她好像没听见似的,都不理我。

生:去年五月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一个消息:妈妈要去日本了,我就呆呆地坐在沙发上。

      .......     

【评析】

 在这个片断中,老师没有直接把词语含义告诉学生,也没有停留在让学生从字面上获得意义的层面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从自己平时呆呆的情况和观察到的别人呆呆的状态来自主体会词语的意思。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中更重视词语的现实意义,通过几个事例的说明,让学生明白“呆呆地”的含义,使文中看似平常的词语“活”了起来,词语的意思也形象化了。正符合“语用观”指出的:语言文字只有在理解运用中才会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学生运用它才能真正掌握它。

四、想象画面,训练中提高。

一首古诗,读懂了,理解了,远远不够,我们还要通过重点词语去想象诗中的画面,诗中的情景,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到这几个词: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而这四个词都后面藏着一个个充满情意的画面。

师:谁来看看这一个词:黄鹤楼,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好像看到他们正在喝着美酒,嘴里喃喃细语,说着离别的话。

生2: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正倾诉着离别的愁绪,眼中还有闪着泪花。

生3:我好像看到了他们互相敬酒,拉着对方的手,老泪纵横。

师:是呀,你看他们在黄鹤楼里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他们把酒当歌,想一醉方休啊!黄鹤楼也见证了他们的深深的情义。(一起读第一句诗)

师:好,那么在烟花中,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他们正在一起玩赏春天的美景,因为三月刚好是鲜花盛开的季节。

  生2:他们正在公园里的一座亭子里边饮酒边吟诗作对。

   生3:他们肩并着肩,在花丛中游玩。

   生读第二句诗。

(在课件播放滔滔江水和即将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的孤帆的背景和动情的音乐声中:)

师:望着那远去的帆影,李白久久伫立在江边,他会有哪些动作想对老朋友倾诉些什么?

生(挥手作别状):孟兄啊,你孤身一人在异乡,可要多保重呀!

生(声情并茂):老朋友,今日一别,我们何时再相见?

生(眼含热泪):以后我们不能在一起痛饮美酒,吟诗作对了,我会思念你的。

生(双手作揖,身子向前倾):再见了,朋友,来年我还会在黄鹤楼等你的。

……

师:真是难舍难分呀,此刻,你就通过吟诵诗句带着你的想象来表达李白内心的情感吧。

同学们一个个吟哦体味,入情入境,徜徉于文本的无限空间里……

【评析】

语用训练的实践说明,只有当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中动情动容、激起情感波澜、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丰富蕴涵的时候,才会形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佳效果。

就是在这特定的场景里,学生通过他们的想象让自己置身于黄鹤楼中与好友依依惜别,使情感熔化在具体的形象中,也就领悟了诗人的心境,从而真正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也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此教学中我们咀嚼 “ 诗眼 ” ,在辨析揣摩中诱发想象;整体把握,在品味意境中引发想象;含蓄 “ 留白 ” ,在余韵补白中挖掘想象;在想象中促练说。

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化作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思维的驰骋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思维和语言同构共建的境界,达到了语用的最终目的。

综上例析,语言文字的运用应着眼于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运用能力,而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也是落实语用原则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设计训练的话题时要注意走进学生的生活,只有与生活紧密衔接的内容才能打通学习和生活的藩篱,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切合实际的素材。只有坚持这些基本的语用训练,才能使学生达到“入耳能取意,出口能达词,提笔能成文”的语用水平,从而获得参与生活的基本语用能力。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