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珑:语文教学拓展迁移的几种有效做法
发布时间:2016/5/13 16:59:46【摘要】语文课文教学的拓展迁移很有必要。其主要做法有资料链接、比较阅读、心理揣摩、描画情景、积累资料、点评议论、出谋献策、联系实际、仿写改写、实践运用等。实施拓展迁移必须注意主体性、有效性、综合性。
【关键词】语文课文教学、拓展迁移
语文课文教学的拓展迁移,就是教师在完成文本教学目标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文的知识点,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迁移,力求通过一个或若干个课文“例子”的教学,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实现发掘教材、沟通生活,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训练能力的目的。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拓展迁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尝试实践和不断完善,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更加翔实可靠。
语文课文教学实施拓展迁移的主要对象有作者及写作背景、作品主题、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作品人物、写作技巧、作品语言等。
语文课文教学实施拓展迁移的时机可以是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探究。
本文着力探究语文课文教学拓展迁移的主要做法。笔者将其归纳为资料链接、比较阅读、心理揣摩、描画情景、点评议论、出谋献策、仿写改写、实践运用等八种。
一、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寻找信息、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综合表述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资料链接大多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独立或合作完成;可以利用课内活动交流;可以用黑板报、学习小报等形式展示;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提早制作成课件备用。
资料链接可以是跟作者有关的,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作者其它作品、对作者的不同评价;跟作品有关的,如同题文章、同题材文章、同体裁文章、同主题文章、同风格文章;跟写作技巧有关的等等。
如:学习古诗词,在品味欣赏的同时,别忘了和学生一起熟读、背诵、摘录名句,进而扩展为积累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相关名句。
学习抒情散文,可以布置摘抄优美句段,并细分为描写春天的、描写雨景的、借景抒情的等等。
学习小说,可以要求摘录精彩片段,品味、借鉴选材、写人、叙事、写景、抒情的技巧,开拓主题的方法,激趣动情的技巧等。
二、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对学生理解、识记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写作能力作用明显。
文学作品的教学经常运用比较阅读,其他文体的教学也大都适用。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发现它们在内容或形式方面的各个相似点或相异点,选择好比较的对象,确定好比较点。
例如,教学鲁迅小说《故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少年润土和中年润土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润土在二十多年前后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对“我”、对生活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分析,认识到这种变化完全是由黑暗的社会制度所致。这样,通过比较阅读,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三、心理揣摩
心理揣摩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揣摩当事人心理的能力。学生必须要认真研读原文,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以及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根据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揣摩人物的心理。
“揣摩人物心理”和“概括人物心理”有所不同。“概括人物心理”要求结合语境简要概括,是理解性表述。“揣摩人物心理”是拓展。要设身处地,采用第一人称;要符合语境,兼顾上下文;要描写具体。
如鲁迅的《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清末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饱受凌辱、迂腐可笑而又诚实善良的没落的读书人的形象。小说中孔乙己的言行都是极具个性化的,作者行文极其精炼。可是对历史知识相对了解较少、生活阅历相对较浅的初中生来说,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往往有一定困难。教师不妨选取一两个场景,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启发点拨,定能有很好效果。
四、描画情景
记叙文适合进行描画情景类拓展练习。描画情景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再现场景,生动表达的能力。
此类练习往往选择文中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够展露文章风格、最能够品悟写作技巧的片段,它们是记叙的最精彩的部分、最耐人寻味的部分、值得我们模仿借鉴的地方。
学生必须根据文章中心及题目要求,调动生活积累,展开充分的联想想象,运用各种写作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画情景。
描画情景类拓展练习大多适合处理为课内的当堂片段说、写练习。如,
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也是描画情景类拓展练习。如《石壕吏》、《木兰诗》这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或其中的精彩片段都适合进行描画情景类拓展练习。
五、点评议论
点评议论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文本材料中的事实、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质疑评价能力。学生可以就全文或文章中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阐明理由。答案往往是多元化的。
要进行点评议论,首先要认真通读原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品的思想内涵,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倾向,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自己的评价观点。观点要正确,要阐明理由,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力求简洁明了,观点鲜明。
如,教学《曹刿论战》,引导学生用句式评价人物:“我喜欢曹刿,因为 。”或“我不喜欢鲁庄公,因为 。”
又如教完《公输》,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发言:假如你见到了墨子,会对他说什么?
六、出谋献策
出谋献策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见形式有两类:一是摆出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措施、设想、解决办法等;二是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的目的,让学生拟广告、标语、口号等。
完成此类练习,功夫在课外。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科技新闻、社会热点、时事动态;要认真阅读文本,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了解出谋献策的范围,然后说出自己的计策。拟写广告标语,既要符合文本内容,又要符合广告标语的特征。
七、仿写改写
仿写改写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联想想象和写作表达能力。仿写改写有片段与全文之分,仿写、续写与改写之别。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要求学生借鉴其写作技巧,仿写“家乡的秋”;
学习《孔乙己》,布置学生续写“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鼓励文学爱好者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
八、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类拓展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所学语文技巧的能力以及综合所学各科知识并用语文的听说读写加以表现的能力。
如教学《雨巷》理解赏析其象征手法后,布置学生课下搜集整理我国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松、竹、梅、荷、月、乌鸦、寒蝉、白云、流水等,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教完《愚公移山》,布置练习:假设愚公也来竞选“奥运火炬手”,请你为他列出理由,写一篇竞选演说词。
学习《鱼我所欲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义和利,你的选择”,在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后写一篇小作文。
语文课文教学实施拓展迁移的注意事项
笔者认为,语文课文教学目标应当包括对文本语文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相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拓展运用,即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收获。语文课文教学实施拓展迁移是完全必须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拓展迁移,我们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主体性。包括两点:一是语文课要姓“语”,即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不能上成科技课、活动课;二是语文课要立足文本,文本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例子,不要撇开课文另搞一套。
二、有效性。语文课的拓展迁移不能图形式、图热闹,而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效果。所以,语文课文教学拓展迁移拓展点的选择非常重要,拓展点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文本的动情点、关键点、训练点。
三、适合性。一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没有必要(有时也无法)严格区分某一教学环节究竟是文本教学还是拓展迁移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某一节课究竟应该采用一种或几种拓展迁移方法才更适宜;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执教者会采用迥然不同的拓展迁移方法,他们孰优孰劣?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施教,应该说,适合的就是好的。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 主编:任志鸿
《关于语文课拓展迁移的有效性和时机的思考》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中学 赵炜霞
《关于语文拓展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