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孩子个性化阅读——《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7/12 11:00:55一、案例背景
《荷叶圆圆》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课文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发明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去探究,去感悟,让语文教学充溢情感的魅力,展示智慧的力量。
二、案例主题
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孩子个性化的阅读。
三、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
1、欣赏“荷叶”美景演示课件:(荷塘美景视频)学生欣赏后说一说见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教师板书:14 荷叶圆圆。
师:荷叶很喜欢和大家做朋友,大家也很喜欢和荷叶做朋友。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师:老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荷叶姐姐的哪一个小伙伴?如果你喜欢它,把这一段多读几遍。
师:你最喜欢哪个小伙伴?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水珠,因为小水珠亮晶晶的很可爱。
师:老师请你当小水珠来读一读。
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美吗?那谁愿意再来读读?生:﹙朗读课文﹚
读了这段话,还从哪里看出小水珠可爱?
(课件出示小水珠动画)瞧,它来了。你们想不想也变成小水珠呀。可爱的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就是那美丽可爱的小水珠了。(伴着音乐)我们躺在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上,风姐姐轻轻一吹,我们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就好像躺在摇篮里。(停顿)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生:像要睡着了一样!
生:很舒服。
师:请你舒服地读读这段话。
师:读得美吗?
生:﹙孩子们笑着说,美!﹚
师:那就请我们班的小姑娘们做小水珠,读一读吧! (女生齐读。)
真是可爱的小水珠!我们的小小男子汉们想来试一试吗?
﹙评析:提出问题,放手让孩子自主朗读课文进行感悟和体会,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情感的体验,进而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指名读,进行评价和交流,让孩子们有了可模仿、可学习的对象,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推论,创造性地理解了课文的情感,使文本有了鲜亮的色彩。男女生比赛读,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
教学片段二:
(师生合作背诵课文并配上音乐)师:看来,小朋友读得很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看好每一幅图,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师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谁喜欢小水珠?
生举手
师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生走上台
师: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
表演,生评价。
师: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
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师: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
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上台表演。
(评析:在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已初步尝到朗读的滋味与乐趣,也懂得了如何“美读”课文的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直至背诵,也显得自如多了。学生基本上能把握课文的感情,特别是对精彩的片段更是感悟深刻,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这种演示法,便于学生记忆,容易背诵,而且记得快,记得牢。)
教学片断三:
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这些小伙伴都很爱荷叶。其实在荷塘里还有很多顽皮的朋友也和荷叶成了好朋友。他们是谁呢?它们又是怎么说怎么说的呢?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
(屏幕显示荷塘只有荷叶,别的什么也没有,插入轻柔的音乐,很能引发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有答案了吗——
生: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上,很高兴的游来游去。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句子用了一个“躲”字。还有谁——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千”,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了秋千。
师:说得多像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啊!想象力真好。还有谁——
生: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小蚂蚁高兴地在荷叶上走来走去。
师:比喻真好,把荷叶比作了“游乐场”还有谁—
生: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翩翩起舞。
师:如此美丽的荷叶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因为他们,荷塘才变得如此生动活泼、快乐而又美好。
(评析:同学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模仿课文来想象说话。跳出了文本,引导学生从现实中、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形形色色的设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案例反思:
1、扎实细致地落实“读”,做到以“读”为本。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是语感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敏锐语感,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朗读。在深入读文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把读的权利还给孩子,充分信任孩子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可引导孩子尝试多种读书形式,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比赛读等。让孩子们读起来琅琅上口,入情如境,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2、以想象为支点,提高孩子内化语言的能力
启发想象是提高阅读文本的有利保障。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语言美。学生可以借助于想象,把课文内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所以在阅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重要的。在本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对课文的拓展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经验的联系,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3、以表演为平台,促使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一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我们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我们让孩子上台表演,通过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来,孩子们兴致很高,表演各有特色,而且孩子单纯,模仿中声情并茂,观看的孩子,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文本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
应注意的问题:在备学生时要充分了解、分析学生们的认知实际,如哪些学生比较熟悉荷叶,课堂上可创设机会优先回答或表演,对不熟悉的学生可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另外,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喜欢表演的而喜欢其他方式学习的同学来说,要创设机会让他们发挥。
以上就是我对《荷叶圆圆》教学案例的浅显分析。在分析这篇案例时,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并不只是为了“讲”,而是要讲明白,讲具体,讲清楚,根据学生的特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教授课文,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认知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阅读,适当的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