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周华娟:“趣”字当头 “实”字落位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6/7/25 14:53:04

【背景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4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图文并茂,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深受学生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中处处体现对学习兴趣的关注,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以及得出的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与否应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因此本课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力求体现一个“趣”字,落实一个“实”字。

【案例描述】

一、寻人启事,激发兴趣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事)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找妈妈吧!

二、随文识字,体会妙趣

师:(课件播放小蝌蚪水中游图片)这是谁呀?

生:小蝌蚪

师:(贴小蝌蚪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大大的脑袋,黑黑的,尾巴长长的。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呀,多可爱呀!谁认识“灰”这个字?

生:大灰狼的“灰”

师:真聪明,这也是灰色的“灰”,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灰色的?

生:衣服、下雨前的天空、笔盒……

师:大家平时的观察真仔细。一起来拼一拼“hui”

师:瞧,小蝌蚪正在做什么呢?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对,小蝌蚪正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贴长后腿的画)请大家注意看图观察(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这天,小蝌蚪碰见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正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哦,当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时是怎么做的呢?

生:它们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是的,它们是“迎”上去,谁会读这个字?

生:迎(yin)

师:你能把这个动作表演一下?

生:(表演迎上去的动作)并一起认读这个字

师:表演得真到位。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就像有客人来你家,你也会出去迎接。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但我们的小蝌蚪还是非常有礼貌的,一见鲤鱼妈妈就叫“鲤鱼阿姨”。一起读“阿姨”,小朋友什么样的人我们把她称作“阿姨”呢?

生:跟妈妈差不多大的,女的,我们叫她——阿姨

师:对了,也正因为阿姨是个女的,所以“姨”字也有个女字旁,记住啦!现在请全班女同学来扮演鲤鱼妈妈,说——

生:(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生: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课件出示第三幅图)接下来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同桌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读。

生:(自学)

师:我看好多小朋友都表演得很好,现在请一桌同学来表演看看。(生演)

师:这时候小蝌蚪不是“迎上去”而是“追上去”。谁知道“追”和“迎”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追”表示在相同方向,后面的要赶上前面的,这时小蝌蚪在乌龟的后面,所以它要追上去。

师:是的,分析得真好。注意它是翘舌音,一起拼一拼,记住它们的偏旁都一样。从这个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让我们带着急切的心情再读读这一段。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可以知道小蝌蚪妈妈有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师:注意“披”字的部首是什么?(提手旁)说明与手的动作有关。我这有一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生:(表演认读“披”字)

师:原来小蝌蚪的妈妈还有这些特点啊,小朋友们,综合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描述,猜猜看小蝌蚪的妈妈有可能是谁呢?

生:青蛙

师:是的,小蝌蚪和我们班的孩子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生: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它们见面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全班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

三、角色体验,读出情趣

师:小蝌蚪在大家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现在,请几个同学来分角色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整个过程演一演。(请几个同学来扮演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小蝌蚪,并戴上头饰)

生:边读边表演(配上音乐)

四、游戏巩固,学有乐趣

师:谢谢这几个同学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贴画游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画,请你按顺序排好,看谁贴得又快又准确!

生:激动不已

生:第一个,小蝌蚪

生:第二个,长出两条后腿的蝌蚪

生:第三个,长出两条前腿和后腿的蝌蚪

生:第四个,尾巴变短的青蛙

生:第五个,小青蛙

师:在五位同学的合作下,我们看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渐渐地长大了。我们还要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

【分析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就神秘地告诉学生,昨天老师捡到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的诧异声中,老师出示《寻人启事》的内容: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学生就这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随文识字,体会妙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造字的方法,要运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交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在教学“迎”“追”“披”等生字时,我让学生通过表演这些动作,在理解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反复拼读这些生字,相信会记得更牢。又如“灰”字,我在拼读的同时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明白什么样叫灰色,引导学生轻松掌握这个字。生字学习既有趣又扎实。

三、角色体验,读出情趣

“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点,乐于在自己动手操作或表演体验中学习。在此处,我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戴头饰,再加上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把自己的感受很乐意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还能加上动作把自己所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给表现出来。这样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不仅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爱上朗读。

四、游戏巩固、玩出乐趣

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课堂上要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来激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本环节我利用板书上的五幅画,将其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小蝌蚪的变化过程,进行重新排列顺序。分别是小蝌蚪、长了两条后腿的蝌蚪、长了后腿和前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这样学生也就轻松自如地掌握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毫不费力。

总之,本课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扎扎实实地学语文。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