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静:浅尝而不辄止 钩玄而后提要 ——略读课文《千年圆梦在今朝》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7/25 15:29:50【教材解读】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得以梦圆,赞颂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案例背景】
现今,有的教师在面对略读课文时,常常把握不住尺度:要不就同教授精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要不就像处理略读课文那样听之任之。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往往要在一个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取舍,定好目标,对课文的精要部分要引导孩子进行自主阅读,留有充分的时间品味感悟语言。而老师的语言要少而精,适时的点拨,或作为语言表达的示范。
六年级,是初小衔接的特殊时期,为了替中学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必须渐渐渗透学法,略读课文就是牛刀小试的最好时机。在一个单元的课文学完后,让学生利用本单元或者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案例呈现】
我有幸聆听了《千年圆梦在今朝》一课的教学,这一堂略读课很好地诠释了略读课如何处理才能略教丰学。现将我对这节课的思考及收获分享如下:
一、浅尝——明晰层次,直奔重点,概览圆梦过程
揭题后,教师就向孩子提出问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学习?”孩子们纷纷找到了学习的钥匙——课文前方框里的预习提示。
这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并用小标题概括”。这样的导入简洁而明了,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孩子们埋头读了起来,不久就从文中找到了“嫦娥奔月”“万户的火箭飞行”“人造火星的发射”“神舟五号发射”四个阶段以及相关的语句,并对应着罗列出了“寻梦”“试梦”“追梦”“梦圆”四个小标题,教师根据孩子的汇报进行板书。这阶梯式的板书,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只截取这几个事例?”思考片刻,孩子们就明白了因为这几个事例最具有代表性。这时教师小结学法: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也可以试着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此时的学法点拨显得那么的自然,一切水到渠成。
二、钩玄——取舍得当,学引相融,细品圆梦艰辛
师:“神五”飞天,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杨利伟。听听杨利伟走下飞船时说的三句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杨利伟的三句话。并让孩子们齐读这三句话。
师:这个“他们”指的是谁?他们付出了什么劳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运用学过的方法,提起笔来在最触动你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同桌交流交流。
句子一: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师:你抓住了三个“最”字,去掉后再读一读,你又有哪些体会?
生:我体会出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高难度和重要性。
师:我们可以看出说明文在用词方面很精炼,很准确。
句子二:“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师:哪些词语触动了你?哪些词体现出航天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大部分的孩子都抓住了“夜以继日、积劳成疾、华发早生、猝然长逝”等词语来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的精神。教师借机让男生读这几个词语,当略显低沉的声音诵出这几个字符的时候,为它们染上了一丝悲壮。这时教师让孩子再谈谈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他们的情感体悟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师:“夜以继日”具体表现在哪?
生:表现在后面的排比句中。
生:他们以厂为家。
师:儿子开家长会了,却没有家长能够参加,因为他们——
生:以厂为家。
师:妻子需要一副肩膀,可是作为丈夫的他却没有办法让她依靠,因为他们——
生:以厂为家。
师:他们为了工作真是——
生:以厂为家。
师:只有这四个感人画面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省略号中看出不仅这四个画面感人。
师:透过这个省略号,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伴随着哀伤悲壮的古筝曲,教师深情诉说: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万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座墓室的主人王来,是一名普通的战士,38年前的那个黄昏,发射阵地附近的火箭推进剂突然失火。24岁的王来不顾一切地冲向火海抢救设备和战友,特种燃料的气化分子顷刻使他成为了一支“火炬 ”。为了保护其它设备,王来抱着熊熊燃烧的火箭推动器向奔跑过来的战友们喊到:“别过来!别过来!”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戈壁滩,留给我们的只有他身后38个焦黑的脚印……
师:此时老师的心情也跟同学们一样万分沉痛,我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再来朗读这段话。
师:只有这些人吗?还有哪些人为了航天事业,付出了他们的努力?
句子三: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学生抓住了“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两组数据体会团结合作的精神。
师:这些数字都可以看出国家对航天工程的重视,也可以看出航天工作的艰辛。
师:人们没有就此满足,一直探索着,终于迎来了那激动人心的一课,课件展示神五飞天的全过程,师生一起倒计时。 在紧张而激动人心的一声声倒计时声中,课堂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个个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一声比一声高涨,当火箭升空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自豪感,教师抓住了时机让学生迅速把自己此时想说的话写下来。孩子们的心潮起伏化作了一句句敲击人们心扉的话语,一句一句,倾泻于笔端。
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
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
师: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我们还想圆哪些梦?出示句子。
生接读: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最后教师将学习延伸至自读“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提出进一步关注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情况,请登陆“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
【案例反思】
新课标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略读课文要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教学时应紧抓文章精要部分,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和思考。通过反复地诵读,体悟文字背后的情感。
一、善于取舍才有得
高年级语文教学,尤其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既要避免面面俱到、精雕细琢的琐碎分析,要抓住重点,又不能囫囵吞枣,放任自流。其实,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住重点部分。于是,这位教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取舍,简单概括圆梦的过程,把细品圆梦的艰辛放在了首要位置,紧抓第七自然段深挖细凿,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谈谈感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都深深地受到了触动。
二、情到深处须细品
往往在学生将自己的身心全投入到文本的感悟当中去的时候,便会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同悲、同喜。本文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就是用来说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的大量事实。引导品味关键词语“夜以继日、积劳成疾、华发早生、猝然长逝”等,一步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把感动化作可触摸的东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词的敏感度。通过一次次深情品读,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憾,感情达到高潮。
回顾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一理念,遵循了略读课文“浅尝而不辄止,钩玄而后提要”的教学策略。我想与其说这是师生共同在解读文本,倒不如说这是为学生搭造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腾出了一片自由感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