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高钿英:高中传统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7/25 16:14:34

【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传递,更在于唤醒心灵和张扬生命意识。因而本文本着教育“为人生”的宗旨,以古典诗歌丰厚的情感内涵为基点,对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达到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古典诗歌教学应有的情感教育价值。

【关键字】   诗歌教学   情感教育   道德养成   审美体验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充满着情感因素。尤其是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传统诗歌。在传统诗歌德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层面,而应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迁移,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及实施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孩子用心灵观察、理解、感觉周围人们——这看来是花园中最为幽香的一朵花,她的名字就叫做情感教育。”①而我国学者朱小蔓则这样解读:“情感教育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使人的情感层面不断走向新质,走向新的高度。”②由此得知,情感教育就是教育者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配套的教学活动,开启、激发、唤醒、提升学生的情感,产生新的情感和品质,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是让学生身心得到快乐的教育。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物欲横流、情感普遍流失的今天,高中传统诗歌的教学应当呼唤情感教育,这不仅符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

1、贯彻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需要情感教育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情操,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③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诗歌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很好素材,廖廖数语却凝聚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在学习这些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熏陶浸染,从而为终身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达成课程改革的目的。

2、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需要情感教育

教育家柳斌说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智育人是重要的,但只是以智育人是不够的,还要重视以德育人、以礼育人、以情育人,当然,要特别强调的是以情育人。”④相比于其他人文学科,语文更强调情感,而传统诗歌的教学更是如此,它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首首熔铸诗人情感、思想的文字,影响学生对自我、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并沉淀成为学生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础的东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

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道德的养成和审美的体验。

(一)道德养成

1、自我觉醒,直面人生

如今的高中生的心理多数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是盲目自尊,没有自知之明,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神情;就是消极自卑,抗压性极差,遇事稍有不顺便自怨自艾。在传统诗歌中,有许多对自我,对人生解读的名篇警句,这些诗句可以成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沃土。“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的矢志不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强烈自信。“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无雨也无晴”这是苏轼的乐观豁达……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人生的坎坷,通过诗歌名句,可以培养起学生的人生观。善待自己、磨砺自己。

2、情深似海,心怀天下   

传统诗歌吟咏了许多人类共通的情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感人至深。苏轼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将兄弟亲情诠释得淋漓尽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友人的劝慰,又给友人平添信心和勇气。而《静女》的纯真浪漫,《氓》的爱情悲剧令我们亦喜亦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白居易对孤苦卖炭老人的同情……这些诗歌会让学生了解亲情、友情、爱情的可贵,进而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一种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一种审美性的自我心灵的体验和感受。“它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却逗留于我们的经验之中;它无法追溯,却经久不散。”⑤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⑥传统诗歌中美无处不在。无论是《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闲适,还是《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王维都以其独特的“诗画”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此外,传统诗歌的语言也充满美感:“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静止的景物变为动态景物,而且令人既感到春风的温暖,呈现出春意蓬勃的景象。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⑦总而言之,在传统诗歌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美、鉴赏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感,获得审美愉悦。

三、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情”乃普遍人性,正是这种普遍的人性使得跨越时代和地域的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成为可能,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抓住一个“情”字。可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个“情”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古道、瘦马等景物,可以用图画来表现冷色孤寂的氛围,让学生如临其境般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羁旅之愁。再如以哀伤婉约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吟诵柳永的《雨霖铃》。

 (二) 披文以入情

在传统诗歌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披文以入情。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⑧是说作文时先动情然后发辞,读文时先披文而后入情。教学中,教师要紧抓古典诗歌这一载体,通过对它的理解分析使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1、抓住题目,进入情感。比如杜甫《旅夜抒怀》,抓住“旅”、“怀”;陆游《书愤》,

抓住“愤”字,理解了题目,就铺架了进入情感的梯子。

2、抓住意象,进入情感。诗人总是凭借诗歌中的意象来抒发感情,学生可以根据诗歌所提供的意象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登高》、柳永的《雨霖铃》,诗中的意象本身就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杜诗中的“风急”“猿啸"“落木”;柳词中的“寒蝉”“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意象本身都带上凄冷的意味,诗歌自然呈现了一幅凄凉感伤的画面

3、抓住名句,进入情感。优秀的诗篇总有一些千古吟诵的佳句,抓住它们,就住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句直接地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三)知人论世

要准确把握一首诗作,必须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事”。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⑨了解诗人所生活的社会时代,以及诗人的性格经历是打通读者与作者的隔阂,实现情感共鸣的好方法。

首先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譬如杜甫颠沛流离又忧心百姓,苏轼一再遭贬而豁达自处,辛弃疾一心恢复……不仅要整体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还要认识某一特定人生阶段对诗人的影响。若不了解李清照历尽国破、家亡、夫死后的颠沛流离,就很难体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所寄寓的深重愁苦。

其次要熟悉诗词创作的背景。如若不熟悉曹操亲征乌桓大获全胜,就很难深刻地感受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怀和踌躇满志。只有了解了南宋朝廷不思北伐,偏安一隅的史实,才能理解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悲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只要我们教师自始至终地关注情感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学生便把握好人生的价值取向,进而使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精髓深深根植于学生内心,从而弘扬祖国文学,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①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3页

②朱小蔓 《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④柳斌 《加大力度,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1997年11月28日

⑤滕守尧 《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页

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⑦王国维 《人间词话》,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⑧刘勰 《文心雕龙》,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⑨叶圣陶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