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叶芽惜: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4/12/1 20:59:28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为了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行之有效,我们要学习领会新课标中“实施建议“对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有关规定。在阅读目标的指引下,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  阅读体验  阅读方法  有创意的阅读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必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教法不当:教师因“担心”学生的学习、领会能力,煞费苦心地进行“分析”,将一篇篇血肉丰满的美文切得七零八落后装盘上桌,大倒学生学习的胃口;

学法不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在我们农村小学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的阅读体验的时间少得可怜,而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无关痛痒、可有可无的练习之中;

阅读面窄: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受到各种影响,如家长文化水平低,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看书,教师也没进行行之有效的引领;或者家长、老师担心影响考试成绩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的限制;或者是学生基础差,完成常规的学习任务都很困难,更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正因为有这多方面的限制,学生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

……

 基于以上弊端,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化学习领会新课标中“实施建议“部分对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有关规定,在阅读目标的指引下,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为了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行之有效,我抛砖引玉,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时,《课标》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常深入文本,积极创造条件,让阅读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

如《狐假虎威》一课故事性很强,课下我准备了一些动物头饰和简单的道具,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当别人表演时,其他的学生当观众兼评委。学生观察之细致,点评之“到位”,令人叹为观止:

生1:狐狸刚被老虎抓住时,‘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它在想坏主意了。XX同学眼神呆呆的,看不出狐狸的狡猾。

生2:演野猪、小鹿、兔子的同学表现得最好,他们把一开始看见狐狸时的纳闷,看到狐狸身后的老虎的恐惧这一种表情的变化演得很生动。

生3:我觉得演老虎的也演得好,尤其是跟在狐狸身后那种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神态,让人感到特别逗。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的点评并不仅局限于“像”“不像”,“好”“不好”的字眼上,他们都能深入文本,从文本中为自己的点评找出依据。在读、演、评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并都获得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再如,随着四大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设了“百家讲坛”栏目,利用晨读和课前五分钟时间,要求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自己对经典段落的阅读赏析,并和同学们交流阅读的感受和见解,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许多原本不愿看书的同学因怕上台“出丑”而从不得不读发展到自觉自愿地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饕餮大餐,实现双赢。

二、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我在课内外别出心裁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个展示的舞台,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用“活动激发兴趣”,推波助澜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人人都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阅读的能力和自主性,因此我在学生中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即同伴共读、亲子伴读等形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每学年初,我们都召开家长会,进行读书宣传,提高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提出读书要求,向家长推荐寓言、卡通、童话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和孩子一起读书。同时对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也可以帮忙解决、引导。同伴共读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喜欢童话,或喜欢动漫……),组成阅读小组,共同阅读一本书或者交流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提高。

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已逐步养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竞赛活动,展示读书成果。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活动,内容广泛:校园生活、国家大事、安全环保、科普常识等。一份手抄报的完成,学生需要阅读、摘抄大量的书籍,不仅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而且对学生兴趣进行广泛引导。又如通过“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竞赛,调动学生对诗词歌赋这一文化瑰宝的关注与热情。再诸如举行读书笔记展评、征文竞赛、“阅读典型”评选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本身其乐无穷,如果老师肯多花心思,将它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阅读,就更有乐趣了。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追求共性,忽视个性,教师的讲解就是学生的体验,导致“千人一面”。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对话过程,看成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什么是对话?对话意味着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抄,学生记的过程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动的课堂,是个性张扬的课堂,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的课堂。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去体验,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比如,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进行体验。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让学生注意作者对五壮士的称呼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发现,在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称他们为“五个战士”,之后称他们为“五位壮士”。此时我再追问:“‘个’和‘位’,‘战士’和‘壮士’的区别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发生称呼上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得到自己的认识:五个战士掩护群众转移是他们的任务,换成其他人也必须完成的,所以作者称“五个战士”。但他们在任务完成后,还勇敢地把敌人引上绝路,这是一种舍已为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所以作者称他们是“五位壮士”。

又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练笔中体验。教学《暮江吟》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把古诗扩写成200字左右的散文。学生欣然提笔,入情入境,很快,一篇篇文字隽美,充满个性体验的佳作便交到老师手中。同时,我们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可以让学生在续写中体验,《凡卡》可续写为《当爷爷接到信后》,《永远的歌声》可再续为《长大后》……这就可让学生在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增长知识,丰富了情感体验。

体验是阅读的重中之重,教学中包括营造氛围、唤醒需要、生成问题、拓展时空等教学策略,都值得我们教师用心去研究、领会。

四、让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建议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精读法。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多种感官配合,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精读法,对重点(或优美)的篇章或段落,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进行阅读,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当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有某种需要时,可让学生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浏览法。浏览法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无论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我们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美,读中感受形象美,读中体会情感美,读中鉴赏意境美,读中追求创造美”。

五、鼓励学生勤探究、有创意的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勤探究、有创意地进行阅读。下面,我摘录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的一个片段,分享靳老师的做法:

靳老师在导读《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让大家根据课文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这个小村庄,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在先后有四位学生上台分别画了山坡、人家、树林、小河后,便画到了“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一句。老师特别提示:“‘空气格外清新’该怎么画,空气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表现?这可要大家有创意才成。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好吗?”有的说:“可以画蓝天白云,这能够说明空气清新,没有一点儿尘烟”;有的说:“可以画小鸟、花草。空气好,花儿才开得艳,小鸟才唱得好听”;有的说:“还可以画蜜蜂,蝴蝶。这些小昆虫那么活跃,也是因为空气清新呀”……于是,靳老师十分高兴地说:“同学们真聪明,真有办法,这些创意都不错,我们画上去吧!”这一教学片断,生动地说明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也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探究阅读、创新阅读,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

总之,把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变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变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几十条鲜活的生命、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不能让他们在我们传统教育中磨灭创新的思维、求知的火花、探索的欲望,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关爱学生,时时思考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思维,怎样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便会不断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倪文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小学语文研究    2002(10)   

【4】《新课程下怎样实施阅读教学》    蓝士成    资中县教研室   

 

作者:叶芽惜、 林秀桃

学校:安市水头龙门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