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高考复习如何进行有效识记
发布时间:2014/12/3 21:47:32
识记过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这是一种常见现象。高三迎考的学生,他的大脑几乎被几年来所接纳过的信息填满.不但新知识的幼苗很难在这个遮天蔽日的知识森林中存活,而且原有的树木也会凋落、枯萎。学生此时感到某些内容模糊了,印象淡漠了,有些知识甚至全都忘掉了。这并不奇怪,因为要把识记过的材料完全在头脑里保持下来,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只有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丢弃,才能把那些重要的东西记牢。如果不顾大脑的承受力,而一味进行超负荷识记,那么只会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会增加遗忘的不良因素,使记忆的痕迹隐没。
那么.对遗忘这一现象是不是可以不予重视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高考试卷,识记的内容还是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识记,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造成遗忘的原因不少.而首次感知不准确,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许多学生对字形、读音等不能准确辨认,考试时造成严重失分。因此在复习再认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抓住特征,对重新感知的事物进行精确的知觉分化。比如,对于汉字,除了要了解“六书”造字法(象形字364,绝大部分是部首;指事字约120 ;会意字1167 ;形声字占汉字全数的90 % ) ,还得清楚形声字中形旁起着提示字义的重要作用。像“祝、福、禄、祀、祥”等字,都是“示”旁。“示”的本义是上天向人们说明吉凶,这虽带有迷信色彩,但说明与迷信有关的许多形声字都带“示”旁,了解这一点,就不会错写成“衣”旁了。另外,要辨明形旁字的变体,像“心”变成 “忄”,所以“惊慌,惭愧”和“恭、慕、忝”这些表心理活动的字都用这个偏旁。而相近形旁,就得从本义上加以区别。如“攵”与“欠”,据《说文》 :“攵,小击也。”,读音如朴,是手持鞭棒击打的意思,凡与击打有关的字都带“攵”,如“牧、攻、败、教”等;“欠,像气从人上出之形。”所以,“欢,歌、欲、歇”都带“欠”。辨别形近的偏旁部件,还可以采取“抓个别,记多数”的方法,如辨“十”和“忄”,抓住“协、博”二字左旁是“十”,其余都和心理活动有关写作“忄”,如“悸、忆”等。
复习再认时,还要利用多种联系通道来强化进人大脑的信息。朱熹说过:“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生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人们通过视觉得到的知识只能记住15 % ;要是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65 %。对音乐有兴趣的同学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学一首新歌,若只是听听而已,不看歌词,即使听了十遍八遍,也很难把一首歌唱完整;若边看歌词边演唱,只须二三遍就能唱出一曲;如若再动手抄一遍,那么对这首歌曲的内容,情感及风格就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理解。因此,复习时,一定要手脑并用,这样才能有效、长久地识记,使输人大脑的信息容易得到保持和重视。比如,语法知识中关于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问题,除了注意语言感知外,一定要在本子上写上一二例子.标明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先后顺序。(多项定语的次序:1 .表领属的名、代词;2 . 表指代、数量的词;3 .动词,动词短语;4 .形容词、形容词短语;5 . 表性质的名词。多项状语的次序:1 .表时间的名词,2 .表处所的介宾短语,3 .表范围的副词,4 .表情态的形容词,5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对于古代诗文名句,同样可采用此法,一天写上一二条,或者灌上录音带,一天听几次,几个月的积累,收效十分可观。
此外,复习再认时,用联想编织记忆之网.这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因为人总是通过联想把输入大脑的无数信息穿针引线,构成记忆的网络。要形成良好的记忆,必须善于形成各种联想。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发生作用的产物,旧知识积累越多,新知识联系得越广,就越容易产生联系,越容易理解和记住某类知识。比如,你要记住电流的公式,不妨把电流想象成水流.水流量的大小与河中的障碍成反比,障碍越少,水流量就越大。电流也是这样,它与电阻成反比,阻力越小,电流就越大。用同样的联想,可以记住车流、人流、知识流、信息流的概念。
总之,在复习实践中,一定要寻找出适合自己的良好的方法。要学会如何理解和巩固旧知识。因为只有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发生正迁移。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记取新的知识.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比较聪明的学生,大多会系统地利用过去的知识来帮助理解现在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取的知识。复习过程中要力求迁移,如果能发生正迁移的话,他原有的知识越多,他获取知识就越容易,而遗忘的因子就会明显减少,识记的效益自然提高。
作者:王建华
学校: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