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例话•初中】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发布时间:2014/11/7 16:52:39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事件都有它发生发展的过程,按照这个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叫顺叙。事件发生的先后和时间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但在表达上以什么作为线索的标志要看文章内容的需要。有时虽然按时间顺序(也就是事件发生的先后)叙述,但由于时间观念对表现文章内容并没多大意义,就不一定特意点出时间的发展,而是抓住事件本身的某种特点作为线索的标志。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形,就要注意揣摩。
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由于倒叙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叫插叙。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必须注意交代起讫点,使文章衔接得紧密自然;另一种插叙是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叙的前后也不一定需要说一些过渡衔接的话。对这些,阅读时都应予以相当的注意。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我”在文章中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只是做陪衬,甚至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阅读时应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但它不如用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因此阅读时要同作者在同一个角度去理解文章。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角度写的。阅读时要注意有时是作者在同读者讲话,有时是作者在同作品中中的人或物讲话。
一篇文章中,或者只用第一人称,或者只用第三人称,也有少数文章第一、三人称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发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各自长处。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体味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态度,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