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苏秀玲:信息技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3 21:34:39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个难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对阅读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由此可见,要组织好阅读教学活动,就要突破传统的阅读理论与思维框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2013年6月份,本人参加并通过了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中级课程培训,对信息技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颇为感慨。本人认为当今社会,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势在必行。
      一、传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以知识灌输为主,忽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育机制指向高考,为了应试,我们的阅读总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因此,阅读教学的课堂只能是教师自己总结阅读文章的结论,然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而学生所要掌握的就是记忆和简单的背诵。这样,教与学的应试心,无疑就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将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不满。
      2、以结果为主,学生阅读的时间很少
      因为对高考成绩的重视,所以,即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都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大量的练习中,而真正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这样,大多数教师就只能将阅读教学课堂止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究
      1、单元教学,一以贯之
      所谓单元教学,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我们可以利用MODEL平台或是教师个人博客将单元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实施具体的阅读教学任务。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进行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本人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为重点,扣住《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等理念,分别从诵读、品味、鉴赏等方面进行。首先,本人把相关的朗诵资料放在MODEL平台上,让学生亲自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其次,结合诗歌内容,本人设计了“我们说,秋天是最适合抒发情感的季节,那么结合你的心情,你试借用秋天的某些景物来表达你的心情”“在毛泽东的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和平时你的所见有何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们感受到毛泽东怎样的情怀?”等问题,把它们放在平台上,让学生各抒己见,与教师、同学互动,进行探讨;再者,本人把对这首诗的相关评价放在平台让学生品读,也提倡学生自己上网查阅相关的评论。在这之后,把这一单元的其他篇目《雨巷》、《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就安排给学生自读、探究。最后,让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一份检测试题,以此来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这样,在信息技术下,教师就能轻松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又能充分挖掘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2、以微课程带动阅读教学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考虑以微课程带动阅读教学。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我们可以把诗歌鉴赏的第一个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做成微课程,放在MODEL平台或教师的博客上;接着,引导学生自主研习、探究;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比较轻松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诗歌的阅读。这样,微课程的运用就能很好地带动阅读教学,同时也达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即“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其实,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微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实际的阅读困难,如: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常见的文言常识等。微课程的制作确实能很好地带动阅读教学,促使阅读教学的深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一举多得。
       3、研究性学习深化阅读教学
       程红兵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中提出,“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而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本人以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以名著阅读为例,《红楼梦》是高考必读名著中比较难读的一本,但如果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红楼梦》的阅读就会简单。首先,一定要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从选题、分组到后期的评价方案等都应设计好,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参考,并指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最适合的。因为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个别化异步辅导,能使学生与校外的专家、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等。如,有的学生就以“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红楼梦》女子的悲剧”为课题展开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红楼梦》中女子的悲剧命运,探究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作者的意图等,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相信学生对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就能有十分深刻的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这样提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本人相信,如果把阅读教学置身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定可以有无限想象和发展的空间。

 

 

作者:苏秀玲

学校:晋江市磁灶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