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鸿仪:中学语文运用分层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发布时间:2014/12/3 21:32:10
摘要:许多语文教师注意到学生明显的个体差异,如家庭教育背景、学校教育环境及水平、现有的学习能力及自身接受能力、已养成的学习习惯等,而在班级统一授课制度下,教师统一的教学方法与设计难以对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难以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乡镇中学介于城市与农村,有其更加独特的语文学情。近几年,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有意在教学各个方面如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分层次教学实践。
关键词:关注差异;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本着这些要求我们唯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而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学面对的学生更是语文程度与语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严重参差不齐。语文课堂如何满足每个差异个体学生的需求就对我们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分层教学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以下笔者来谈下自己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和体会。
一、坚持教学目标分层次
制定明确具体的分层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因此坚持教学目标分层次是前提。我通常都在制定教学目标是要具体考虑如下问题: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要培养学生哪些基本技能?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设计哪些不同程度的问题?要渗透哪些情感教育?了解哪些背景知识?要进行哪些的创新和外延?要进行哪些成果展示?等等。教学目标要定的恰如其分,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受教个体受益,从而保证最佳教学效果,保证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扩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二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当然教学目标制定的前提是我对所教班级的学情有把握和理解。以语文版七年级冰心的《忆读书》一课为例。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一)学困生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要求在前面的基础上,能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当然在概括事例中学困生也可参与其中。
(三)对于学优生鼓励他们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大部分的学生和学困生也可参与其中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达到语言的迁移生成,从而达到灵活应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的目的了。
二、坚持教学过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
为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新课的导入
我一般选用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或情境来导入一堂新课,从而迅速的把各个层次的学生带入新的语言学习内容中。这些问题或情境能使学困生听懂并乐于倾听,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讲,使学优生能倾情倾诉。例如我在教授《犟龟》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导入这堂课:1、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2、喜欢怎么样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3、喜欢乌龟吗?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没?4、有没有同学来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5、喜欢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还是兔子?为什么?6、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也是和乌龟有关的故事,有没有同学先预习课文?能大概说说故事的内容吗?课文中的龟与龟兔赛跑中的龟有什么不一样吗?我针对学生具有的原有的知识积累和具备的能力,采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顾及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对《犟龟》的课文产生兴趣,通过这些问题我成功把我的学生带入了新语言材料的感知体验中。
二是对新的语言材料的感知体验学习
这部分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在新课的教学中又应该设计哪些不同的问题或任务,适合哪个层次的学生,也要精心设计,从而带领你所有的学生一起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例如我在上《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我先要求全班朗读,检查预习,纠正字音。然后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请在文中标出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2、文章以什么线索来安排材料?3、怎么划分课文的层次?事实上这三个问题一个紧扣一个,对于学困生来说找出表现行踪的词语并不难,大多数的学生能根据第一个问题的提示明白文章就是以渔人的行踪作为线索,所以第二个问题迎刃而解,再根据行踪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并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这对学优生又是一个很好的语言概括能力训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及任务。也就是问题要有梯度,既有学困生能够到,又能让大多数学生能吃饱,并且学优生又有坡爬。这就要求老师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堂课。
三是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
教师也要根据本课的语言材料设计一些练习或课后作业,从而检查评估学生学的效度。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先要想到“学困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再提问中等生,利用回答不足之处,将问题展开,深入下去。重难点突破时,要发挥优生的优势,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要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课本上的习题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习题时,中等层和优等层没困难,我就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基础层同学就必须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做作业,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数量有区别。
三、坚持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而采用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对于学优生,教师主要是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一般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除了掌握重难点之外,还引导他们深挖教材,拓展课文知识。比如让他们在课文的基础上,对背景文化自主查阅,从而获得更多信息。另外对他们要求读阅读名著等。安排课前几分钟的展示活动或者抽测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优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学困生,教师对他们主要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养成基本的学习方法。还要多利用课外的实践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要核心内容反复讲,核心东西反复练,鼓励他们多朗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困生一般注意力比较短,因此积极创设不同的情境或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例如学唱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或新闻播报,成语接龙比赛等,这样学困生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在课堂,无论作为表演者还是观赏者,他们都沉浸在语言的学习中。对于学优生,他们是各种活动中的小组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以及主要表演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是整堂课的亮点所在,我还鼓励他们把本课所学进行创新应用。
四、坚持分层评价
不仅教学设计要分层,评价也不能一个标准。教学评价运用的好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我对学习又困难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大多数学生才有有针对性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努力的方向;而对于学优生所取得的成绩采用竞争评价,靠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努力奋进,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语文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信心。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我们不能以近期显性的效果和单一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更应从态度、情感、知识,能力诸方面,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检查,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量,习作量等进行评价。
以上是我在城镇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分层教学的尝试与实践,过程是艰辛的,但是我相信在今后更长久的实践努力下,效果会是良好甚至是喜人的。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分层以后中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心理负担明显偏重,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作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阴影。教师在同一课堂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必须既吃透教材,又要摸准各层学生应有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提纲,以寻求最佳教学效果。此外由于个人精力实践有限,缺乏足够的资源及合作协助的伙伴,因此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由上可知,为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老师要注意在各个环节中关注差异,注意因材施教。用爱心和责任心唤醒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承担起我们所应尽的一份职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施鸿仪
学校:晋江市永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