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张琦:作文下凡尘 处处皆舞台

发布时间:2014/12/4 9:38:03

 

摘要: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写作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应把作文课渗透到日常教学的点滴中,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亲近作文、喜爱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综合学科 观察 思考 记录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这样写道:“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可见作文源于生活,把作文课还原于生活中,还原于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思考如何把日常生活变成一个学生写作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在舞台上尽情挥洒思绪,畅快淋漓地表达,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像一股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

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是有规可循的,教师要把作文的规律讲授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练笔中少走弯路 ,避免浪费时间。但仅仅在作文课上讲,我认为还太少,而大量的阅读课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对作文非常有用的东西,如低年级的词语积累到高年级的布局谋篇 。因而,要在日常的阅读课教学中,把作文的方法穿插进去。  

1、 从题目入手,学习多角度拟题。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使文章增辉添彩 具有引人人胜的魅力 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重视对文题的推敲锤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题可谓各呈异彩 :《梅花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题目铿锵有力,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的 ;《小英雄雨来》《 狼牙山五壮士 》 则一目了然地反映出英雄伟岸形象的;《蟋蟀的住宅》《柳树醒了》以拟人的形式,又让人印象深刻。《我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以提问方式,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可以让学生掩卷分析思考题目,揣测文章会写些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中心,之后再联系课文内容内容理解作者所拟题目的精妙。在教师多次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学会了关注阅读课文中的题目,从而也积累了不少拟定作文题目的方法。 ,

2、 揣摩开头结尾,让开篇精彩,结尾难忘。

古人把文章头、中、尾,三个部分形容为 “凤头、猪肚、豹尾”。“万事开头难”头开得好,就会引出奔涌的文思,让文章脉络清楚。尾结得好,干劲有力并能产生“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很多学生提笔写作,面对开头结尾都是束手无策,时常是开头漫无目的、大绕弯子,结尾草草收兵、画蛇添足。阅读课文中有许多形式各异的好的开头和结尾 ,可以作为范本。《 林海 》 一开始就点明了全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基调,写作者进人大兴安岭时,看到美丽景色而感到“亲切 、舒服” ,总的抒发对大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有助于学生对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养花》一课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言简意赅,却有回味无穷。我就曾让学生背诵《养花》一课的结尾,进行仿写。有的学生就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景有情,有山有水,既须思考,有陶冶情操,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有的学生写道:“有哭有笑,有汗有泪,有欣喜有烦躁,有成功有失败,既须吃苦耐劳,又锻炼身体,这就是乒乓球运动的乐趣。” 一个个精彩的练笔,教师也深感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可以相信开头和结尾虽然比较难写,但是只要坚持读写结合训练 、持之以恒,学生是完全能最终达到“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的良好效果的。

3、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细节描写。               

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是以人物为记叙中心。学会生动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更好地突出主题。而高段小学生往往缺乏这项基本功,单纯地就事写事,就景写景,人物显得无血无肉。鲁迅先生曾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要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 ……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 ”因此要充分利用阅读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授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课中描写人物精彩的环节。例如《刷子李》一课中“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声音的描写,体现出了李师傅技艺精湛巧妙,刷墙的粗活在他的手下俨然是一项绝妙的艺术。再如《唯一的听众》中老妇人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就是这样几处画龙点睛之笔,让一位关爱青年人的音乐教授的形象跃然纸上。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无论是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还是在遣词造句、表现手法方面都有许多地方对学生的习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只要能做到在教学中读写结合,点化学法,以读导写,读中学写,仿中求新。将作文教学与日常的阅读教学紧密结合,相信每一篇课文都会成为写作的源头,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

二、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可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依靠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多学科的参与,有机的利用,让作文教学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画面。作文与音乐可以整合,听音乐想故事;作文可以成为体育课的后续,拔河比赛后,来一段精彩的记录;作文可以和科学课牵手,科学课中有《养蚕宝宝》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为养蚕的经历写日记。笔者曾在班级开展过将音乐、美术、写作三者相结合的活动。法国音乐家圣桑有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其中包括狮王行进曲、公鸡与母鸡、野驴、乌龟、大象等14组音乐。笔者选择了音乐表现力极强的“狮王进行曲”这一章,先让学生闭目聆听,在脑海中想象画面,而后让学生在纸上描绘百兽觐见狮王的场面。由于学生美术水平的差异,因此,笔者对绘图不做高要求。学生即兴创作,可以是精笔细描,可以是抽象勾勒;可以是个人创作,可以多人合作;可以是宏观场面,也可以是镜头刻画。最后,让学生七嘴八舌评画、论画。在“音乐畅想”“我笔画我心”的过程中,其实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生动的构思。老师已经无需对该篇作文做过多的指导,学生们早就思如泉涌地开始写作了。多么快乐的作文,作文就应该是孩子真实的抒写童心,表达真情;作文久应该是孩子张扬个性、奉送快乐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三、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平常总有学生为作文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而发愁,还有的学生有内容却不知怎么写。学生就好像身处景色幽美的“庐山”之中,却不知该如何欣赏迤逦美妙的风景,就让我们教师化作导游,引领四处游览,来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教他们学会撷取生活素材。首先,提醒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物是极为平常的,是重复出现的,也是极易被同学们忽视的。那么,可以指导学生把每天见到的人,进行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原来每天见到的同样的人竟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其实,引导学生对于所见的人和事进行思考。正所谓“学而不思作则惘”,同样看到了事物却不进行思考,同样也会迷惘,也就丧失了观察的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当我带着学生观察校门口协管员送孩子过街的情形时,我就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1、正向思考。这是一种常见的思考方式,就是直接对所见到的现象,进行正面分析概括挖掘深意。从协管员风雨牵着孩子们的小手过街,我们可以感受到协管员对孩子的喜爱。 2、横向思考。它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全方位的分析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从协管员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地送孩子们过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感受到他的工作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安全、便捷。(三)纵向思维训练。也就是训练学生由此事物到彼事物,由表层到里层,由外么内,由现象到本质;且层层深入,层层开掘,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称之为螺旋式思维。从协管员平凡的工作带来的不平凡的价值,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无名英雄的形象,从而联想到社会生活中无数像他一样的绿叶似的无名英雄。这样从纵深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自然不会再停留在对协管员送孩子过街这样简单分析上,自然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事,也就由个别现象转入对社会生活的剖析上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写作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应把作文课渗透到日常教学的点滴中,让写作不再是学生的烫手芋头,让写作返璞归真、不再站在高高的圣坛上。当作文教学落下凡尘,万事万物皆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挥洒笔墨的舞台,也许我们将于无声处听见惊雷响起,看到彩虹高挂。

 

参考文献:

1、龚先萍.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沈颖森.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作文教学研究

 

 

姓名:陈张琦

学校:福州国货路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