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钧玲:传承经典 写出个性

发布时间:2014/12/1 20:14:46

 

经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骄傲。学古典诗词的过程就是小读者与古诗作者对话的过程,为学生创设直接与文本、间接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语境,将对话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在实际教学中 ,从诗文中挖掘写作素材 ,以阅读带动写作 ,再以写作促进阅读 ,使古诗教学形成一个读写结合的教学整体,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教学古诗能收到一箭双雕、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紧扣诗眼,挖掘内涵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谓诗眼,即在诗句中用得最为灵动传神,使诗意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字眼。这些诗眼在诗句中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情感,或描绘景物,对表达题旨、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丰富的内涵。《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媚”字把一对远离战乱、安享天伦的老夫妻酒后的亲昵和安逸写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可谓全词之“眼”。那么他们这样亲切和善地交谈些什么呢?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全词内容,展开丰富想象,写一段老翁和老媪的对话。其中有学生写道:老翁:老太婆,你看看,这儿绿水青山,清风习习,荷香阵阵,真一派好风景呀!老媪:是呀,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不就图个太平日子吗?老翁:你看看我们的老大多勤劳呀!刚吃完饭就去地里锄草了。老媪:我们不就是在享儿子的福吗?我们的二儿子也正在编织鸡笼呢。老翁:可不是吗!你再看看那淘气的小儿子,整天在河边玩耍,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像他两个哥哥一样啊!老媪:放心放心,这才叫讨人喜呀。他两个哥哥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老翁、老媪:哈哈……

教师在教学时抓住诗词之“眼”,练习写话,不仅更加纵深地挖掘了诗歌内涵,还在运用中巩固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些诗歌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诗眼,但往往也存在值得挖掘的字眼、句子。如教学《赠汪伦》时,我就让学生围绕“踏歌声”想象诗人和友人之间的交往,友人如何以歌相送,诗人又怎样以诗人赠友的。学生在写话中,紧扣“踏歌声”,拓展全诗,有的睿智幽默,有的温文尔雅,有的随兴而侃,无不再现朋友深情。读写结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个性言语表达能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积累了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改写古诗,依画写话

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品悟,逐渐在头脑中构造了一幅既有作者情感又带有学生个人情感色彩的生动图画。改写就是让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像,进行“想图作文”,用笔对头脑中的“图画”进行二度创造。

如我在引导学生品悟完《宿新市徐公店》后,让学生根据诗进行想象,然后再形象、具体地说说画面中的景和发生的事。学生有的说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像金子似的;有的说在太阳照耀下油菜花正发出浓浓的香味;有的说应该还有蜜蜂在油菜花丛中嗡嗡地飞来飞去;有的说小孩正从远到近地追逐着上下翻飞蝴蝶……看着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文思涌动,我赶紧让学生拿起笔写下来。学生们一气呵成,很快写出了一篇篇意境优美的习作。有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杨万里在野外游春时,看到一个孩子伫立地头,瞪着大大的眼睛,面对着一地金黄的菜花不知所措,于是忍俊不禁地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也有的同学把自己当作宋朝时候的那个追扑黄蝶的小孩,结合自己曾经捕过蝶的经历,不仅详细描写了蝴蝶金黄的色泽的双翼,上下翻飞的动作,还把小孩追蝶,扑蝶,蝶入菜花时的神态、动作、语言都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是一只漂亮的蝴蝶,飞舞在阳光下,宛如上下翻飞的天使。它时而飞旋在空中,时而又落在菜花上休息,一会儿环绕在菜地里,一会儿又飞到树叶上……”看着学生们改写的片断,我仿佛看到了学生的想像力正带着美丽的翅膀在自由天地中翱翔。

改写时要求学生既要忠实原文,又要大胆地创造,补充诗中的空白。学生在“再创造”中,获得诗人不曾设想过的意外之意与情外之情,让诗情与画意得以拓展延伸。

三、 捕捉形象,进行练笔

形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基本元素,形象性也是古典诗词的重要特点。传统的诗词教学中,虽然也注重对诗歌形象的诠释,但往往是简单的解释,生硬地解释句意,对于这些形象所营造的诗境根本无法感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诗歌中美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反复诵读中形成鲜活灵动的诗歌形象,从中品味诗歌意境。这时若能合理地安排一定的写话练习,把简单的词语解释、串讲句意,变为学生自由书写自己脑海中的优美意象,更能让学生融入诗情诗境。学习《渔歌子》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练笔的:师: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边读边想,把这些景物在自己的脑海里展现出来。学生朗读、品悟。师:谁来说说在你脑海里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远山青葱、碧波荡漾、白鹭飞翔、鱼儿戏水、桃花盛开…。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披着蓑衣、戴着箬笠的渔翁在垂钓……师:我知道在你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就请你为这幅别人看不见的图画配上解说词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写作水到渠成。《游园不值》一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给人们的想像留下了自由驰骋的空间。教学时我先安排了一个想像写话的环节,让学生写出满园春景。然后再根据学生写的,用以前学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景。学生说出了如下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针对《游子吟》中的细节描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展开想象,练习说写。这样的教学过程,由“纳”到“吐”,达到了激活形象、入情入境和内化语言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古诗空白,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来指导学生传承经典,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古诗词闪烁千年的异彩,充分调动学生读写诗词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文艺术中汲取营养,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可以把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写成符合学生个性化的作文。

 

 

作者:陈钧玲

学校: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