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刘伯伟: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智趣”

发布时间:2014/12/1 20:29:57

 

“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教学既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多读、多写、多练”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同选择。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加重了本来识字任务就较多的低年级学生的负担,也使本身就比较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更显枯燥乏味,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想谈点看法。

一、用生动的故事激发识字的兴趣

汉字具有迷人的文化内涵。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人们凭借自己无穷的智慧,演绎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的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充分感受汉字所具有的魅力,那么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是构成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通过这些笔画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成千上万个汉字。这些看似抽象枯燥的笔画,一旦加上人们的智慧,就会变成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在认识“点”时,我就给学生讲述了《皇帝赐‘、’》这个故事:唐朝宣宗年间,有个叫任王的人考中了状元。一天,皇帝召见新科状元,当听到“任王”这一名字时,皇帝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自己是一国之主,人中之王,这新科状元竟也敢称“人王”,那还了得?于是说:“朕赐你一‘点’,爱卿将它加在‘王’字上吧。”过了一段时间,任状元求见,说:“微臣任主,有事禀报陛下。”皇帝勃然大怒,斥道:“朕叫你改名,你胆敢欺君抗旨,该当何罪?”任状元连忙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确已将名字改了。”皇帝火了,说:“寡人让你改名为‘任玉’,你偏称‘任主’,难道你想造反,要当‘人主’不成?”任状元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微臣万万不敢!只是这一‘点’是陛下所赐,微臣只能将它顶在头上,岂敢夹在腰间呢?”皇帝哑口无言,只好怨自己错赐了这一‘点’了。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只要教师能多收集一些汉字故事、字谜故事,或当“奖励品”,或作“调味剂”,适时地送给学生,学生就会在识字教学中显得兴趣盎然。

二、在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单纯分析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反复强调汉字的书写规则、注意事项,不断进行拼读练习、辨析训练,这样的做法既抽象枯燥、令人生厌,又不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实验表明: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学生掌握概念中最本质的东西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经历一个“儿童化”的过程才能被学生吸收和掌握。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自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猜猜我是谁。

猜字谜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接手新班级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猜谜活动。古时候,有个教书先生在收学生时,拿出一些纸条分给学生,上面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今天,我也用它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能猜出我的问题?”原来,这两句话中,包含了“姓名”两字,只要回答出自己的姓名即可。在学习“三点水”这一偏旁时,我也出了一组字谜让学生们猜一猜: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去一点。猜谜活动增加了趣味,训练了思维。

2.试编顺口溜。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编写顺口溜。如:“大口里面套小口”是“回”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又如:“朝”字,十月十日;“真”字,“一横长,一竖小,放个具字真正好,真字里面是三横,少了一笔也不行”等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有趣,兴致必然高涨。

3.发掘汉字情理。

有位老师在教学“幸”与“辛”时,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先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短辛苦,长幸福。”在学生读熟、理解意思后,分别标出“、”和“十”。学生深思片刻后恍然大悟,激动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辛”字上面是一点,就叫“辛苦一点”;“幸”字上面是个“十”,就叫“幸福十分”。当老师要求学生体会第二句话的含义时,学生更是跃跃欲试。一会儿,有学生就像发现新大陆地叫了起来:“短辛苦就是辛字的第六笔的横短,长幸福就是幸字第七笔的横长。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该老师充分发掘汉字的情理,相机诱导,既使学生深刻分辨并记忆了字形,又进行了思想教育,真是一举多得!

4.画画助识字。

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让他们去识记生字的写法,那过程一定是枯燥无味的,结果也一定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如能在识字教学引进画画的活动,那效果肯定是大不一样的。试看一个教学例子。

师:(在黑板上绘画,一间屋子,屋外正下着倾盆大雨,屋内细雨绵绵)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这一幅画画的是本篇课文中的哪个生字?

生:(仔细观察一会儿,异口同声地)是“漏”字。

师:为什么是“漏”字呢?谁愿意来做回小老师,解说一下?

生1:从画上可以看出,外面正下着大雨,而屋里有许多小雨点往下落,说明屋里漏雨了。所以我想到了“漏”字。

生2:从字上也可以看出来!“漏”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说明和水有关,这不就是屋外的大雨吗?右边的“尸”就像屋檐,而下面是个“雨”字,说明屋檐下有水,是漏雨了。这个“漏”字,不就像老师黑板上画的画吗?

……

师:说得太好了!听了他们的解说,相信同学们不仅记住了这个字怎么写,也知道了“漏”的意思了吧!

三、让多彩的生活增添识字教学的情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旦把汉字的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那么学习汉字就不会太难,而且会变成一种乐趣,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请看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的教学片断:

师:这一课的生字一共有15个。(出示投影片)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生:我认识“棵”和“拼”。

师:这个“拼”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生: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书上有一个词是“拼音”。

生:我还认识“剂”、“吵”、“雾”。

……

生:我还认识“搬”。

师:你是在哪儿认识的?

生:在我们家门口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师:真聪明,善于利用各种条件识字!……

再看另一老师的教学片断:

师:(复习“三点水”后)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两点水”。“两点水”旁的字,常常跟冷有关。

师:(在黑板上写“冰”字)这个字你们认识吗?

生:这是“冰”字。我是在买冰棒的时候看到的。

生:这个字我也认识,这就是电冰箱的“冰“。

生:我告诉大家一个知识。世界上有四大洋,其中有一个叫北冰洋,这就是北冰洋的“冰”。

师:(故作惊讶)你真是不简单,还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洋呢。

生:(高兴状)是妈妈告诉我的。四大洋的名字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

毫无疑义,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报刊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大街小巷,从名胜古迹到自然景区,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到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我们的学生怎能不耳濡目染呢?因此,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资源,让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多彩的生活经历为我们的识字教学增添情趣,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因字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只要用心研究,相信识字教学也能闯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作者: 刘伯伟 

学校: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