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玉芳: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尝试

发布时间:2014/12/1 20:32:08

 

“字”在学生学习当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多少,质量的高低,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如果只是单纯的由老师教学生字,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不利于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起始部分,如何做到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因为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往往凭兴趣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密度又较大,如果教师不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热情会骤然下降,这样就很容易走入“呆读死记”的死胡同里,以至于事倍功半。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时,首先在黑板上画大自然的背景图(有蓝天、白云、高山、河流、竹林、树木、草地等)在相应的位置贴上动物图片,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认识动物朋友,学习生字。然后创设声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听鸟的叫声,来认识“百灵”和“黄鹂”,识“灵”和“鹂”两个字。接着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下面的“树叶”和“桃子”。最后是通过“开火车”和“找朋友”等游戏活动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这样,不但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二、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质量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我们必须要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教学时,我时刻注意教给他们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掌握了方法,识字质量自然就有了提高。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教给他们如下识字方法:

1.熟字加偏旁。

如:“沙、江、河、清”四个生字都是偏旁“氵”加一个熟字组成,“机、棵、样、松、梅”五个生字都是偏旁“木”加一个熟字组成,“他、们、休、什、住、化”都是由“亻”加一个熟字组成,“过、送、进、边、这、迷”都是偏旁“”加一个熟字组成。

2.熟字加熟字。

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田—力(男)、日—生(星)、月—月(朋)、我—鸟(鹅),这些生字都是熟字加熟字组成,告诉学生方法后,便于学生识记。

3.运用字理识字。

如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 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 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1.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里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没有能动地去自主识记。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独特,学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会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而这些学习方式一旦被鼓励和激发,就会变成学生可贵的学习动力,成为方法性的资源,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不会遗忘,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得到熟练和提高。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自觉思考、自己说话、自主地学。

2.鼓励学生自创识字方法。学生的天赋不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因此,对于学生自创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多加鼓励,有时即使学生编得和想得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同时,及时对他们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巩固记忆生字时,我就时常提醒学生在抄写生字时,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则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再默写第三遍。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在听写生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曾尝试着让学生一天识一个字,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生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同学,还可以要求他说出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方法。谁做得好,谁就是“一字之师”。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在交流中人人为师,既多了一份快乐,也多了一份进取,更多了一份责任。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识字途径

学生识字的载体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学生是否能找到源头水,关键就是教师如何引导。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和生活用具识字。如: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我让学生在自己的玩具上、文具上贴上标签带到学校来交流,同时,让学生用卡片的形式介绍自己家里的家具和家用电器。

2.利用姓名识字。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两周左右大部分都能相互说出对方的姓名。于是,我就利用一节班队课,让每个孩子到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并随机在黑板上板书(不会写的由老师板书),其余同学跟读两遍。同时,让每个学生都发几次作业本,给学生多认识汉字的机会。最后我还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父母亲的帮助下,把自己家人的姓名做成卡片带来学校全班相互交流,共同识字。

3.利用电视、广告及街头标语识字。如我在教学完一年级语文上册《自选商场》后,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回家收集认识的各种广告及街头标语上的字,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成卡片,带来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此外,还可以利用动植物来识字,让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动植物在父母亲的帮助下加以冠名,并认读记忆。

总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同时,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作者:吴玉芳 

学校:三明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