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潘小萍: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实效

发布时间:2014/12/3 22:03:47

 

在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熏陶情感、获得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主渠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立足课堂,讲究应对策略,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拥有高质量的课堂生活,获得主动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呢?我认为把好“课前”、“课上”、“课后”这三关是根本。下面本人结合参加课程改革五年多以来的一些感受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课前,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肖川在《我所理解的生命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命教育,其现实途径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很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出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把问题设计得大一点,并有一定的难度,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学步骤大一点,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从容地读书、静静地思考、热烈地交流、积极地展示。

如:在设计《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自主质疑,师生一同梳理出三个主要问题(地球的美、地球的易碎性、地球的唯一性);接着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一个问题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探究、交流;交流完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探究情况,并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最后让学生说说学完本文后最想说的话。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思考、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给学生创造的条件,学生就会学得兴趣盎然,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便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课上,注意讲究应对策略

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固然很重要,但在课上如何关注生命,随机应变,讲究教学策略更为重要。

1、随机应变,让“节外生枝”成为教育资源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有自己的头脑、思想,是教师在备课时无法预设的。因此,课堂上常常有“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记得刚参加课程改革的第一年头,我在上《家》这一节研讨课时,当我把白云的图贴在黑板上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你看天上有白云。”我抬头往窗外望去,蓝天上果然飘着几朵白云,面对这一“节外生枝”,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蓝天里的白云怎样飘,学生不但能说出白云在天上飘,还能联系平时观察到的,说出白云形状的变化:有时像白狗,有时像棉花,有时像狮子……试想,假如我因为有那么多老师在听课而假装没听到学生的插话,按原设计继续往下讲,怎么会有这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呢?

2、拨动情弦,让情感得以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十五从军行》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古代战争有多么的不合理、不正义及多么的残酷,很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请他们闭上眼睛,听老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即把课文内容翻译出来并编成一个小故事),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心中有何感受?很多学生都被课文中老人的悲惨遭遇感动了,说起感受来句句感人肺腑,很多同学都哭了声,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对战争的痛恨也随之迸发……这样,对课文重点的突破就水到渠成了,并在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三、课后,留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不能仅为满足于课堂教学,认为一下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在上《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她在这一方面就处理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她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呢?(师戴头饰,飞到学生中间  )

生:乌鸦,你是—只聪明的小鸟,我要向你学习。

生:乌鸦,你很了不起,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喝水。

生:乌鸦,我要给你发一朵小红花,然后给你打上一百分。

师:看来同学们是喜欢上这只乌鸦了。老师也写了一首儿歌来赞美它。

 (出示幻灯片:乌鸦乌鸦本领大,肯动脑筋想办法,—个—个石子放,困难再大也不怕。)

(生拍手朗读儿歌)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写出更好的儿歌。当然,你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儿歌编成一首歌曲呢!(生自编自唱)

师:今天,江老师有两份礼物要送给大家。谁想当科学家? (部分学生先举手)谁想当文学家? (另—部分学生举手)我把“题一”和“题二”作为礼物送给想当文学家的同学,把“题三”送给想当科学家的同学。(题一:“编一编”——“有一天,乌鸦又口渴了,到处找喝。看见前面有一口小井,乌鸦飞了过去,可是井太深,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井里,结果……”请你想象结果,并把它写成故事。题二:请你课外阅读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下次举行读书汇报会时汇报。题三:当瓶子里的水少于一半时,放石办的办法还能喝到水吗?请你动手试一试。)

这样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感受,还将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做一个“有心人”,尊重、呵护、赞赏每一位学生,多给学生读书、思考、展示的机会,多给学生研究、交流、发现的时间、多给学生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钻进教材再从教材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

 

 

作者:潘小萍               

学校:泉州南安市乐峰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