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英:兴趣是写作的源泉
发布时间:2014/12/3 22:04: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创设情境,产生兴趣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辩论会、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在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二、改变方法,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兴趣是学生写作文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弱化呢?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训练无序,缺乏计划性。多数作文教学跟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没有一定的序列。第二、训练无重点,指导不到位。教师的写作前指导讲究面面俱到,从审题、立意到选材、构思,什么都讲,什么都要清楚,结果哪一面都没有到位。第三、教学环节轻重不适,重改重讲,轻导轻练,缺乏科学性。重视的是对作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力求详尽贴切,其实如此辛辛苦苦,除了应付上级检查之外,其他无任何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上过这样一节写广告语的写作课。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搜集广告词,充分作好准备。上课开始,先让学生说广告,以后组织评广告,最后写广告。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激昂,个个投入,收获颇大。可见把课上活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被激活。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融作文教学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激发热情、生发灵感、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其次,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训练,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训练,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勤于动笔 ,激发兴趣
小学习作训练的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适时引导或安排学生写日记。生活、学习有感受时,动笔记一记。还注意倡导学生每天休息前把当天最难忘的经历或感受记上几句。这些日记应不拘形式、不管长短,尊重学生的写作权利,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要多鼓励、多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设置阶梯。如可把写日记的训练过程分为三步:第一、能写就可记优,目的在于鼓励动笔;第二、能坚持就是胜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第三、能写得清楚具体,语言优美准确,目的在于训练运用语言,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四、发散思维,浓厚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演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获取,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松鼠的美丽和松鼠的可爱描述具体的”,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内容,学习方法,我便设计了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各自心中的松鼠,然后让其根据画面复述,叶梦岚、黄纯沁等同学的画面形象,叙述更为生动,其他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我肯定地说:“同学们的文章能和作者比美了”。同学们很吃惊,原来这才是作文。随机训练《我和××》。再如《詹天佑》一课的难点是“这种设计是一个创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讲课时我用简笔画示图,然后我又用玩具火车和玩具轨道演示,学生们个个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因势利导,得出了“人”字形线路,使学生轻松渡过难关,学得了知识,明白了道理。随后,我又设计了小练笔《家乡的铁路》让学生观察后仿写。他们的兴趣极浓,做了细致的观察、了解,记录,习作成功率较高。
五、体验成功,得到乐趣
1、 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使学生的写作得到认可,这时,他的写作欲会不断膨胀,即使老师不做要求,他都会主动写,因此,我在进行作文评改时,注重对学生的肯定,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评价作文时还得及时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的激励学生,在评分时宜宽不宜紧,用赞扬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优秀作文尽量打高分,甚至打满分,还可以"百分+超优分"进行评价,在不断的肯定中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中都会因种种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学困生“。他们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作文这个“难区”更是“敬而远之”,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显得更加困难。但是,只要能“号准脉”,“对症下药”,仍可取得一定的成效。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困生”:他在一个极特殊的家庭中生活。随母亲迁入外祖父家后,才开始 读一年级。这位学生伶牙俐齿,倔强蛮横,打架、骂人、撒谎、偷窃是他的家常便饭,常常闹得班上、学校“鸡犬不宁”。为此,他母亲对他进行过各种严厉惩罚,有时还采取残酷的惩罚,但都不能奏效。老师们多认为他是个“屡教不改”的主儿。我担任他的班主任没几天,就领教了他的厉害。但是,我并没有恢心。我相信烈火熔化不了的坚冰,用温水也许能奏效。我对他采用了以辅导写作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转化方式。当他犯了错误时,我就让他以书面形式把经过写下来,问他一两句,让他再补充。就这样以写作文的教育方式对他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奇妙作用,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他终于一步 步自醒自悟了,习作水平也有了进步,进而要求他给我交一篇作文,要求写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要实话实说,写好后我当面批改。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我就心平气和地和他沟通,渐渐地作文水平提高了。真可谓德育与习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事半而功倍。
总之,只要时时留心,处处注意,心中有“兴趣”,随处都有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机会。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喜欢写了,爱写了,写得有真情实感了,写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作者:肖芳英
学校:南平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