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娥:述说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
发布时间:2014/12/3 22:06:50
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何为人格魅力?就是在群体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那么,一个语文教师要想让别人尊敬他,欣赏他,就应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
何为人格魅力教学?
就是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让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丁丁冬冬学识字的《平房与楼房》一文,文章虽短,但五脏俱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儿歌的美,并学会其中的3个生字“厅”“前”“夜”,同时,会认8个生字,“敞”“廊”“庭”“绕”“阔”等词,与此同时,要求学生会辩论7个常用的部首的大概意思,“纟”“厂”“广”“门”“宀”“穴”等。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多读,在反复、多样化、的读中感受生字,理解生字所蕴含的意思。让学生对儿歌产生兴趣,教师的教学重点也突破,难点也将随之攻克。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意识还有待教师的点拨中,随之养成有意识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其次运用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理解和宽容,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北师大版十一册《黑人孩子罗伯特》一文,文章篇幅较长,一节课完整学习下来较难,教师只有讲究自身的教学技巧,运用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抓住文章中三次反复出现的一句话“玫瑰花开得很红”,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文章分为三部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矛盾、复杂、和善良、宽容的本质,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关爱他人。感悟黑人孩子罗伯特在种族歧视下面对残酷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的美好品质。如“他觉得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对应课文第3自然段,“小罗伯特自从懂事就不喜欢他那个破烂的家,他讨厌那满地乱跑的……的战斗机模型”与第4自然段中“罗伯特最不愿意听人家叫他‘’小黑鬼”,尤其是怕班上邻座的丽莎这样叫他……”作比较,,体会罗件特的内心是痛苦和伤心。第二次课文第6自然段,“走在路上,罗伯特发现玫瑰花开得好红,红得像丽东莎的脸蛋一样漂亮”,咸受罗伯特的动作“数过无数次“小心翼翼”词语,为下文罗伯特为了救朋友,毅然决然地捐出自己所以的私房钱,那种无私的、宽容的爱。体会捐钱后赶紧转身跑出一路伤心地哭着回家的情景,体会罗伯特矛盾的心情,并指导学生细细地品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次,就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堂外面的玫瑰花开得好红啊!”围绕课文第17自然“一双大手得重地压在了罗伯特瘦小的肩上,吓得他全身发起抖来。他满怀惊恐地抬起头来应道……”,这是全文的高温,情感的升华,同时也是揭示作者的的写作意思,“我有一个梦,我梦到有一天黑人男孩和女孩能跟白人男孩和女孩手拉手像史弟奶妹似的走在一起……”回归文本,呼应文章。
最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真的需要说出来,美好的情感当你说出来时,也会唤起别人同样美好的情感。人有快乐也都本能地希望与他人共享,把快乐跟人共享,快乐就会加倍。同样,有了痛苦你就喊,它可以释放心头的忧愁和恐惧,把忧愁与人诉说,忧愁就会减半。快乐何来?快乐源于知足,源于坚持,源于超越,源于尽责,源于宽容。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繁琐、众多,亦应有这样的胸怀。
由此可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时代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生存压力巨大。让所有的语文老师运用人格魅力教学应对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以更好地面对生活挑战,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黄淑娥
学校:泉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