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第一届语文读写能力测评阅读卷(第三部分)题目及答案详解

发布时间:2014/11/25 15:52:00
说明:报考六级及六级以上级别的考生需完成测评卷第三部分的内容。
福建省语文学会
2014年第一届语文读写能力测评
阅读卷(第三部分)
感悟与评价能力
                                   
教师节前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对有关教材编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个谈话格外引人关注。最近两天,围绕这一谈话,各方发表了许多见解。
其实,许多成年人,尤其是那些家庭中已经没有小学适龄儿童的成年人,还是从习近平相关讲话的报道中,得知了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已经被“从课本中去掉”了的信息。对这样决绝的“去掉”,相信许多受到中国文化熏陶、受到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濡染的人,都会持“很不赞成”的态度。而这种“很不赞成”的态度,却并不一定是出于要“与领导保持一致”的动机,而是出于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爱。
这样说,也并不意味着那些主张和赞同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人就不爱中国文化、不爱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因为从教育心理学及接受心理的角度看,对爱的浇灌,往往是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而非一股脑的拼命灌输。这就是说,在如何传承中国文化,在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播下人们对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爱之种子,是有不同途径的,也是有不同的“技术性”的手段的。
当然,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决绝所为肯定是不妥的。这样做,等于根本就没有在兴趣的土壤里撒下爱的种子。而另一个极端是以为在课本中增加大量艰涩难懂的古文,就可以传承文化,就可以让儿童生发对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兴趣,那其实也是与“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做法殊途同归。以发生心理学的理论视之,这后一种做法,在根绝兴趣产生的机会方面,还要更坏于前一种做法。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虽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仍需所有中国人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呵护与传承。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凝结着中国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精彩华章。从这个角度讲,相信所有中国人,当然更包括那些语文教材的编写者,都是中国文化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传承者、喜爱者。
传承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却“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这种传承技术和兴趣培养途径的根据是什么,人们无从得知。但无论如何,这种做法也的确是令人“很悲哀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去中国化”肯定是不利于中国文化之传承的。
对于教材编写者及其相关人员来说,“去中国化”的批评虽然直接尖锐,但也仅指“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现象而言,切不可随意对“去中国化”这个有具体背景环境的批评做扩大化的解释,尤其是不能做意识形态化的扩大化解释。有论者把此“去中国化”与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历史上的“去中国化”联系起来,与台湾主张独立的人的“去中国化”联系起来……这样的前挂后联,于教材编写者而言,简直形同欲加之罪,如果不是想搅混水、另存目的,至少也是糊涂至极。
中国的语文课本必须“中国化”,这简直没有商讨的必要。在小学课本中,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必须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课本中加进多少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这部分的比重在全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是多少,其中从低到高每个年级乃至每个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的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比重是多少,这都是可以讨论和研究的。
 
28.请给这篇新闻评论拟一个标题。 
答案参考:这是一则新闻评论,标题应当直观地展现观点,只要与语文教材应当“中国化”意义相近即可,如“我们的教材应该去中国化吗”这样的标题与文章的中心就不符,因为文中已经强调了必须“中国化”。
范本①“‘去中国化’,悲哀!”(方心悦)
范本②“中国文化不可去”(赖晴滟)
29.文中提到“对爱的浇灌,往往是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而非一股脑的拼命灌输”,请说说你认为“潜移默化”和“一股脑的拼命灌输”分别指的是?
                                                                           
参考答案:“潜移默化”即生活中慢慢的积累;“一股脑的拼命灌输”即课堂上的教学。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拓展。
范本:“潜移默化”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熏陶,慢慢地习惯和接受(赖晴滟),“一股脑的拼命灌输”指的是机械的不经任何思考的单向教育行为(方心悦)。
30.文章提到“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请你说说这种“悲哀”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案参考:开放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对此展开评价、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范本:年青一代将不再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也将无法得到传承、发扬光大(方心悦)。
31.请就“在如何传承中国文化,在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播下人们对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爱之种子”提出几点建议。  
                                                                                                                                                         
答案参看: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范本:在课本中加入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古典教材(方心悦),举办古诗朗诵比赛(赖晴滟)等等。
32.“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凝结着中国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精彩华章。”请任意选择一部或一个时期的诗词或散文作品进行评价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案参考:选择一部作品或一个时期的文学特征,讲清楚它的特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文学价值即可。如《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解析:这个模块的题目都为主观开放题,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都需要考生在理解原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运用自己课内外所积累的知识,通过认真的思考进行论述、评价,发表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考生平常应当多积累、多思考,才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