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定位和发现
发布时间:2014/12/3 21:52:25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经19年,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要当一个“人师”,得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敢于创新的意识,高尚的人格力量和丰厚的学养。除此以外,我做好两个定位:一是给自己定位——尽力做一个好老师,如果做不了好老师,也一定要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因此,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站在生活的光明面,因为“迎着太阳,便看不到黑暗的阴影。”二是给学生定位——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一个老师,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能干,这一点非常重要。19年来,我教过2000多学生,同时我在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唱歌、武术、乒乓甚至写字。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特长,每一个学生也一样,都有他的长处和优势,这对一个老师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千万不要放弃。“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老师应该有一个意识,学生这一群体中每一个学生,不是缺少才华,而我们老师没有发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学生“以心交心”平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当老师的甜头。
起初有一同学(华师大学生)担心当了中学老师后,理想与现实会有矛盾,还思考“怎样才能对学生全面负责”。我觉得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总是有遗憾的,教育也一样,它也不是万能的。非但教育如此,七十二行,行行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季羡林先生说过,不完满才是人生。当一个语文老师,给自己定位要低一点,而尽职则要大一些,“内足于怀”。
去年,我写了一则短文,“人生三大乐事:父母健全,亲朋无恙,一乐也;遇天下英才而教之,二乐也;家庭和顺,事业小成,三乐也。”人生有此之乐事,此生无憾矣!
这篇小文是200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时一次与中文系学生对话的部分内容
作者:王建华
学校: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