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国:刍议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14/11/28 10:20:24
摘要: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是同等的重要。尤其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富含德育因素的人文学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创设情境 拓展教学 德育渗透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到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比如:教学《爱莲说》一课时,当问学生“莲具有什么高尚品格“时,同学们都一致称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讲完课文,我又及时告诉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还要学习它敢于净化环境的美德,当我问他们:“今天的我们应如何做呢?”学生们纷纷表示说:“既要刻苦学习,遵守纪律,自觉地帮助他人,美化班风,还要敢于揭露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美化社会环境。”
阅读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本中所选入的课文,除传授有关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外,都渗透着对学生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教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的形成做了准备。
此外,也可通过渗透、熏陶、渲染等手段,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德育渗透。
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由于作文能够反映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活动等,同时,教师通过批改,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尤为重要。我曾经以捐助希望工程、资助失学儿童为题,布置了一篇作文《给贫困山区孩子的一封信》,鼓励学生献出爱心,在信中,许多学生言辞恳切,表达了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同情和帮助,使学生深受感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品格。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内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关心了解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发掘其优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真正让德育伴随着写作的全过程。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家长报有逆反心理,针对这些,我抓住时机教育他们理解父母,用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培养他们自我支配,独立生活的能力。众所周知,初中生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每天零食不断,个别同学间还存在着攀比现象。有的同学抱着“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错误观点,针对于此,我布置了《这样的事不值得一提吗》、《同学之间可以攀比吗》等几篇作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认识假恶丑。
三、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是一定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这是最佳的德育渗透。
1、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例如,《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至于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象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
2、要教师要精于创设情境。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及科组内“教学资料库”的情况,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为朗诵选配合适的音乐背景,截取有关视频、电视片段补充课文内容等。例如在教学《背影》这课时,一开始导入新课提问“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一些事情”,从学生的表情看的出来,他们毫无感激之情,毫不感动,于是我放出了一段准备好的钢琴曲,再配上一段充满情感的话,音乐缓缓流放,他们也慢慢陷入沉思,眼里饱含着泪花,相信那段音乐将他们带回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么美好,那么甜蜜。教师在实践当中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人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3、把掌握的情景教学在实际生活中反复运用。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如果教师不注意点拨,学生就如同看一场电影,当时很感动,但过后回到和课文情境不一样的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既要立足于课文又要跳出课文,拉近课文和学生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能将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情体验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
四、在拓展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拓展渗透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推荐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及针对中学生列出的必读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得到自我教育,了解到应该珍惜目前所有,善待身边的人和事。二是开展专题活动。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空洞的理论、干燥乏味的说教,既倒学生的胃口,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质疑、去感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那些好思想、好道理。因此,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写作文,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此外,还必须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能力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书写美,使学生自觉地、标准地、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出不断的努力,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德育渗透的素材,坚持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学生,一定能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塑造完美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湘西教育e网 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 作者:邓艳丽
3、吴谋超 《注重科学管理,增强德育实效》《广东教育》( 广东教育杂志社)2002年1-2 期
作者:张成国
学校:泉州市德化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