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祯:优化作业设计,给学生一片蓝天
发布时间:2014/11/28 10:57:38
摘要: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作业是他们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而向学生布置的任务;对学生来说,作业是一种延伸性的学习活动。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学生达到真正掌握并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进行知识的转化。中国教育的现状是作业极为繁杂,很多时候总是让学生痛苦不堪,已经在客观意义上剥夺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童年,把五彩缤纷变成一种单一的色调。笔者认为,在教育中,作业这一环节其实完全可以进行改革,既迎合学生的口味,又凸显出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作业 教学 知识 设计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刻不容缓。课堂的45分钟时间绝对是无法达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所以作业的布置是必然存在的。而作业频繁、量大、偏难、费时且形式单一,这些情况无时无刻不在为难着孩子们,甚至让孩子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导致孩子厌学。老师也总是无奈的摇头,毕竟没有必要的训练,是无法完成学业的。
笔者认为,这样的情况必须严肃面对、认真解决。否者,长此发展下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势必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不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适当的作业,却又是必须的,只有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巩固知识,培养思维与强化技能。所以如何做到适时、适度、适量,这一问题无疑摆在了老师的面前。
一、作业应当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无疑就是语文课程的源头活水。学习语文,其目的就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生活中进行沟通交流,反馈到生活之中。传统的语文作业,却完全脱离了生活,内容单一、空洞、死板,和生活又接不上轨,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真正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成为学生讨厌做的作业。所以,作业理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并在实际的情景中综合性地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做到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服务,从而在这样的作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受到切身的利益,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最近电视剧流行清宫戏。很多学生真是张口闭口都是其中的人物,虽然他们无法了解其中的真正内涵,但他们就是喜欢。所以,笔者在一次写作布置中,要求学生结合清宫戏以及针对清朝历史的了解,写观后感或评论性的小文章。同时要求他们学会阅读一些相关评论的文字。相对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肯定迎合他们的口味,他们的热情得到了宣泄。这些情况从反馈的作业来看,是得到了证实。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可谓质量上佳,而笔者加以增强写作的指导以及评论方法的指导。不仅在写作这一板块上,学生兴趣盎然,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还增设了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了教学空间以及学生知识的领域,学生的积极性可谓空前高涨。这样的作业,无疑是写作知识的巩固以及加深对历史的了解的全面丰收。
总之,将作业和生活中的热点进行融合,将课堂中的知识和其在课外所体现出来的现象进行比较,既可以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到作业当中,同时又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提高他们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吗?
二、作业必须遵循学习规律
作业不仅仅要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生活,还应当遵循学习规律。任何学习,都是一个过程,需要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只有循序渐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一步登天谈何容易,更何况,学生必然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迁移。否则,那种只是机械地抄写,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必定极不情愿地面对作业。
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延伸。所以作业设计必须要新鲜且富有趣味,这样才能迎合学生的口味以及心理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其效率必然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作业设计还应当新颖灵活,避免老旧,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复习课堂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并能把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灵活地应用到解决其他问题当中。如学习《那树》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辩论题: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一时环境的牺牲、一些文物的破坏是否值得?让学生通过辩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习看待问题、待人处事的能力。这类作业真正让书本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把知识放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进行思考,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而这也正是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标杆。
所以,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衡量学生的认知,争取让作业内容新颖有趣而又不失创造性,做到对症下药。只有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布置好难易适中,新鲜趣味,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迁移的作业,才能体现出老师的教有所长、学生的学有所获,才能让学生真正独立进行阅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
三、作业理应注重形式多样
语文来源于生活,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而且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复习语文知识的作业,也应开发其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只有设计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学生才能够被作业所诱导,不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掌握字词,我们应当抛弃单独去掌握的方法,把字词放在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相信学生的掌握会更加轻松。朗诵诗歌,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学会品味。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北大诗歌节,让他们在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这些欣赏型的作业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美,他们自然就会有学习的欲望。而这样的作业,比一味地分析并要求学生课后掌握来得实际多了。还有就是,可以灵活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整合各门学科的作业优势,必定能极大丰富自身的作业内涵,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又怎能不得到学生的认可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灵魂工程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应关注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课堂是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的主阵地,教师要在课堂上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在作业设计中,也应当不能例外。如果只是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必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完成情况的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作业设计应当要有层次,如: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等,实行富有弹性的作业,让学困生有好的表现,从而自信乐观;让优等生学有专研,更加深入而富有兴趣。
总之,希望学生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样害怕做作业而忧心忡忡,导致在课堂所收获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从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本人希望能掀起一场有关于作业的大型改革,让学生不再畏惧作业,而是快乐地面对作业,变得从容乐观,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幸福。而那时,我们自身的价值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①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②黎惠梅.找准切入点,让语文学习如行云流水[J] .广东教育 ,2005
③叶丽新.管窥语文能力培养意识的发展以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纲要为分析对象.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7期。
作者:陈慧祯
学校:莆田哲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