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岀贤:“减负”要下真功夫
发布时间:2014/12/1 10:15:36
摘要:2013年1月16日厦门市教育局公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内容包括按时放学、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睡眠、每学期只能考试两次等,被称为厦门史上最严“减负令”。面对厦门史上最严“减负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既真正地落实减负这项规定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减负 提质 小学语文教学
“减负提质”成为了近年来教育事业中大家较为关注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探索研究的重点,我们期盼既能真正地落实减负这项规定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材不变、课堂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如何缩减教学内容及减少学生作业量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认为,对于“减负”,我们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规定,而是要下功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下面我从课堂教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及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这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抓住中心点,在课堂教学质量中下功夫
减负的关键是提质,而提质的关键在课堂。最主要的办法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善于抓好养成,培养良好习惯
有这么一句话:“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它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应从学生的听课、发言、思考、观察、书写和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这些习惯。特别是开学伊始,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加快上课的节奏,相反,应放缓教学节奏,把更多时间用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训练上。通过反复训练及不断地表扬、鼓励,促进大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后,自然而然就有了好的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每天只要进步一点点,就能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信心。小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肯在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坚持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减负提质”的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试想,如果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 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创设有趣的情境。比如,在导入新课时,用谜语、故事、图画、游戏、音乐、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情境。在上复习课时,我通过创设喜羊羊邀请孩子们去参加闯关游戏的情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朗读指导上,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如教学《笋芽儿》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表演了出来。那堂课,孩子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这样的一堂课,不仅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能力。
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我发现孩子们听课认真了,发言也很积极,教学质量大大地提高了。看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三)善于抓住重点,做到精讲精练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语言训练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重难点教学,找准训练点,让学生一课一得,才能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减负之前,很多老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她们在课堂上讲得激情飞扬,面面俱到,可学生学的效果却不好,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如今“减负令”的实行,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如何从重难点教学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以下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首先,掌握重难点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深钻教材,统览各单元的主题特点,抓住各课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抓好重难点攻关。如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识字教学。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要认的生字很多。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个生字都讲解,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吸收的效果也不好。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我是这么做的:灵活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识字方法有很多,有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换偏旁、形近字对比、字理演变等多种方法。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教师要根据生字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的生字。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很多学生早已掌握的生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就可以缩短一些教学时间,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最后,找准训练点。学练结合,让学生学有所得。“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积累词语和好句,如积累ABB、AABB式词语及优美语句的运用与拓展。
此外,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也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每节课我都会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结合《书写本》和《语文指导丛书》上的一些作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并当场反馈。我觉得这是“减负提质”的保证,因为它可以获得正确反馈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
总之,在课堂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精讲精练,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四)善于教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中我们不能“满堂灌”,而是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如识字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怎样识记字形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会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减负提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把握切入点,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下功夫
在减负之前,有不少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经常是让孩子做很多练习。作业量很大,而且很多都是重复机械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苦不堪言,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课后作业多,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及低下的学习效率,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
如今,《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对于这样的要求,作为一、二年级的老师,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布置家庭作业了,让孩子回家无事可做,可以放心地去玩呢?如果不留家庭作业,我们老师也轻松,不用改作业?这样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何乐而不为呢?但再想想,不留家庭作业,学生确实“减负”了,但怎样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巩固知识呢?我们要怎样“提质”呢?我觉得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作业,不能“以量取胜”,而要在“质”上下功夫。
经过不断地反思、实践和听取学校语文同伴们的建议,这学期我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而是布置一些有新意、能吸引学生去做的口头作业及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布置预习和复习作业
在开学初,我会让孩子把《预习小儿歌》和《复习小儿歌》贴在语文书上,并利用一节课时间指导孩子如何预习和复习。如预习时,让孩子做到“五读”,即“一读标段圈生字,二读生字注拼音,三读写出字音序,四读生字会组词,五读画个小问号”。复习时做到“四读”,给生字找朋友、读所贴的生字词、会写所学的生字、熟读或背诵。为了反馈孩子回家的预习和复习效果,我一般会在第二天检查孩子的预习和复习情况。通过这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虽然孩子的作业少了,但他们的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因此,只有重视孩子的预习和复习作业,让孩子提前预习和充分复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二)布置实践性作业
这学期,我经常结合单元主题给学生布置说、找、画、拓展、改编等作业,淡化“作业”的痕迹,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新鲜感和兴趣,真正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如二下第二单元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我布置学生去查找关于雷锋的资料,并结合园地二的“展示台”,讲关于雷锋的故事,让每个孩子提前准备一个关于雷锋的故事,在上园地的时候,我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开展讲雷锋故事的比赛。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深受孩子的喜欢,不仅可以让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关于雷锋的事迹,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找准关键点,在教师自身素养中下功夫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想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给自己“加压”,即通过提高自身素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要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掌握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课后才会轻松,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首先,教师要在提高自身学识上下功夫。教师必须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水平,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其次,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探索。如果备课准备充分,教学思路就清晰,教学目标就明确,那么,我们就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教师要在反思总结上下功夫。只有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对自己平时课堂教学经验及时加以提炼、深化、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技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从而为“减负提质”创造自身条件。
以上是我对“减负提质”的一些体会及做法,希望能在减负的背景下以打造高效的课堂为目标,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学有所成。虽然“减负提质”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思考,不断探索、实践,在教学上多下功夫,一定能做到“减负提质”,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2013年1月16日
[2] 殷飞.《减负增效,让课堂闪耀智慧》.时代青年.2013年中旬刊
[3] 徐海英 余长娥 黄立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时代青年.2013年中旬刊
[4] 刘 悦.《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认识与思考》.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年3月
[5]张晓伟.《“减负增效"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作深层次的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3期
作者:廖岀贤
学校:厦门湖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