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黄俞霞:记叙文写作着眼三点

发布时间:2014/12/1 10:46:10

 

摘要:记叙文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写好记叙文当然是势在必行,重中之重。通过教学实践和摸索总结,我深刻体会到写好记叙文必须从三处着眼:着眼于“小”;着眼于“真”;着眼于“深”。 只要我们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写作,就能写好记叙文,学好语文。

关键词:记叙文   写作     生活

 

记叙文写作一直是中、高考的重点。我们看三个高考作文试题:2007年浙江卷作文“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安徽卷作文“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2009年湖南卷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从以上作文试题可以看出,不管是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要求文体自选,高考中的记叙文写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有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所以写好记叙文是势在必行,重中之重。

万事讲究得法,同样记叙文写作也要讲究方法。我们如果从以下三处着眼,记叙文写作就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一)着眼于“小”

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罗丹在《罗丹艺术论》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1、小人物大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最关注的是有着耀眼光环的明星和做出非凡成就的伟人以及与我们有着血脉亲情的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却是那些既没有亲情关系又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颗金子般的心。大家还记得初中课文 《老王》吗?大作家杨绛为何去关注一个以拉破车为生,一辈子打光棍,孤苦伶仃的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老王(在文革颠倒黑白的那个时代,能有谁会来关照一个拉破车的小人物,恐怕连自身都难保),但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却有着金子一样的心,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帮助别人。人们对老王不仅仅是同情,怜悯,更多的是对他的赞赏与尊敬,同时也把作家的思想展示得淋漓尽致,尽管时隔久远,大家对这篇课文记忆犹新。其实关注小人物的作家很多,比如鲁迅,他写的《一件小事》这篇文章主人公是一个没有钱整天为了生计到处奔走的人力车夫,但就是这样一个地位卑微的车夫不管老妇人是自己跌倒或是故意跌倒却毅然决然地放下自己的生意去搀扶她,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其说欣赏皇亲国戚、四大家族,不如说是喜欢和关注红楼里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从那些看似位卑言轻的人物命运里,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用冷竣而不失调侃的睿智,去审视焦大、刘姥姥、晴雯、袭人、紫鹃、平儿、香菱等十二位红楼草根儿们的鲜活个性与悲欢离合,从一个个小角度拓展出的人生大视野里,去领悟如何为人处世的哲理,刻骨铭心哪!当今社会,像这样的小人物比比皆是,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去描写他们,同情他们,歌颂他们?你一旦能关注这些小人物,把握他们的情感去写作,可以说你的写作开始走向成功。

2、小故事大智慧

中国文摘期刊《意林》,大家知道吧!《意林》以“一则故事,改变一生”为宗旨,通过“小故事大智慧、小幽默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坚守“励志、感动、启迪、提升”的办刊理念,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都深具影响的励志传媒。其实我们平常写作也应该这样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写出深刻的记叙文。一个学生在一篇名为《辞职 》的文中这样写到: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 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 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 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

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 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辞职”的故事比比皆是,可在作者的笔下酝酿出深刻的处世哲理,难得!其实生活就是智慧,只要我们在生活时好好品味,认真揣摩,写写心得,那么你在写作中就获益匪浅。

3、小现象大问题

大家都看过《一碗馄饨》这篇文章吧!作者叙述的现象很平常,年轻人有主见,也叛逆,跟父母吵了一架就跑出去了,不回家;饿了,没钱。好心的店主给了他一碗热腾腾的馄饨,这也习以为常,因为好心人毕竟多嘛。年轻人感激涕零,这也在情理之中。但店主的一番话却改变了作文的“面貌”: “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我只不过给你一碗馄饨,你就这样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同时还加上一笔: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了的恩情“视而不见”。

太深刻了!小小的现象展示深刻的问题,我们会想到自己,想到年轻人处世的问题,父母子女之间的问题,甚至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恩等,文章余味无穷!假如我们能关注身边点点滴滴,进行敏锐的洞察、深刻的分析,相信我们的作文同样充满无穷的力量。

(二) 着眼于“真”

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五个一”――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歌德曾说:“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一篇作文,它构思再巧,题材再新,语言再美也抵不过真情实感的文章。所以真情实感是高考作文的制胜法宝。

怎样才能写出作文的“真”呢?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首先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其次善于捕捉哪怕是瞬间的灵感,多思,多写,多记;还有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会怎样,这样你的作文才有“真”可言。

(三)着眼于“深”

所谓“深”就是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深刻就是有现实意义,观点有启发性,见解独到、新颖。

毕淑敏的《剥豆》,大家见识了吧!同样是表达深沉的母爱,但作者把它蕴藏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家务活动——剥豆中,不是大声呐喊,而是在细腻地刻画母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变化中让读者细细品味、深刻剖析。同时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无微不至,她无条件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认知,作者真可谓深入挖掘,用心良苦!

当然写作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写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熟能生巧。

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生活,那么生活处处充满哲理;用诗意的观点看待生活,那么生活处处洋溢着诗情;用善感的心灵去感悟生活,那么生活处处流淌着感动。不管“小”也好,“真”也好,“深”也好,其实就是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写作!

 

 

作者:黄俞霞

学校:闽清县第二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