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方黔峰: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3 10:11:32

 

一讲到作文训练、作文讲评,相信不少老师都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因为作文课不好上,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还很难预测,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热闹,学生应者了了,昏昏欲睡者有之,心不在焉者有之,而一到动笔作文,学生更是叫苦不迭,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写不好一篇作文。这样的情形一旦形成,作文课就成了老师们的一个心病,不讲不行,可讲了又难见成效,颇有鸡肋的感觉。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 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作文教学除了作文本身难之外,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也是长期以来教师对作文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连续性造成的,致使学生越学越难,越学越缺乏信心。因此,作文写作中老师的正确引导,尤其是教会学生从模仿到创新,真正掌握写作的本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此。要想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写好作文,迈好第一步,模仿作为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自然而然就走到了台前。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作文教学始于模仿,模仿作为写作的一种入门方式,简单易行,从词、句的模仿到段落的模仿,再到文段的模仿,最终完成整篇文章的建构,较之于纯粹的创作,显然来得容易。因此中学作文教学之初,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模仿训练,是可行且明智的选择。

其实,写作模仿自古以来即有之,唐朝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一篇同名小说;冰心的《纸船》是模仿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作;而《三国演义》、《水浒传》则是依据历代传下来的神话与话本而作。这些都是模仿的成功之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束手束脚,而应理直气壮地去开展此项训练。

个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过分拘泥于教学形式的完美,以致活生生地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割裂开来(其实两者本是一个整体)。倒是可以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课本资源,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比如教学《背影》的时候就可以重点谈谈细节描写的方法,真情实感的表现,并当堂让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专项模仿训练;教学《故乡》时可以侧重说说人物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写作实例进行分析;教学《春》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修辞和长短句结合的方法,让语言优美灵动起来;学习文言文、诗词歌赋,则指导学生通过诵读积累,体会文言、诗词凝练、简洁的特点,学习初步的炼字造句方法。如若每一节课我们都很好地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在每一篇课文结束以后,还可以有目的的布置一些仿写小练笔:学完《背影》让学生写《我的父亲》;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写《家庭风波》;学完《孤独之旅》写《我的孤独》;学完《春》写《秋韵》;学完《五柳先生传》写《我的自传》等。形式不拘,可以是一篇作文,也可以是一个片段,时间也可不限,当堂完成并口述可矣,课外练笔亦可。每篇作文、片段重点落实一种作文技巧,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通过模仿让学生每次学到并逐渐掌握一种作文技巧,积少成多,进而学会作文之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了现成的范本,学生写起来心里不会犯怵,且往往会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接下来自然是我们每个老师都愿意看到的,一些学生会大胆去进行作文写作创新,而创新本身又让学生收获了自信,自然越写越得心应手。

当然,仅凭模仿课文还是远远不够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可在坚持课内模仿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的视野向课外拓展,以课文为支点,向更广泛的课外辐射。笔者在教学中,就有目的地去尝试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如教学散文单元时,向学生大量推介散文名家,并把部分名家作品引入课堂,用经典给学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头脑风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巴金的《海上日出》;张爱玲的《心愿》等经典之作都在课堂的平台上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同时,又从中学会吸收作文写作的营养,不仅提高了阅读素养,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模仿创作的激情。同样,在教学其他文体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适时地引入各类古今中外名家精品,作为课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例如笔者班上一位学生在课堂品读了老舍先生的《老舍自传》之后,灵感闪现,模仿并创作了《阿文正传》:“我想为阿文(注:语文老师的呢称)立传已经很久了,好让我的记忆里永远留下他的音容笑貌。不过有一点让我为难,大凡立传,先得从祖宗十八代说起,没有部长级的父亲与出身名门的母亲,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掉大牙?阿文没有,他自号凡人,出生时嘴里并没含着块现洋。再看他的外貌,唯一特别的是头发。本来就资源贫乏,而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跟日本海岸线一样,再配上对啤酒瓶底,英俊潇洒。让我们班男生个个捶胸顿足,恨其不能……” 文风俏皮灵动、语言诙谐幽默,颇有老舍先生遗风。由此可见,学生一旦发现作文入门如此有趣而且有方可循,接下来的教学自然就轻松容易得多了。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中,应该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模仿的最终目标不是亦步亦趋,更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写出一篇依葫芦然后画出瓢似的文章,就譬如说刚学会走路时,拐杖可以帮你,但如果一直不愿扔掉这根拐杖,它反而会害得你不会走路,邯郸学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因此,当学生具备了初步模仿的能力后,就要有进一步的要求:经过深思后的模仿,亦即创新。齐白石先生也有句广为传诵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说明了创新的意义所在。正如开展此项课题研究之初我们要求学生写的作文要“与他人合”,但当模仿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我们则要求“与他人离”,从模仿到创新是作文教学的一次质的飞跃。有了模仿阶段的量的积累,学生对作文的门道已大略熟记于心,此时,教学中再把一些作文创新方法授之于学生,自然是水到渠成,假以时日,不愁学生写不出锦绣文章,作文教学中令老师们头疼的“高投入、低产出”(指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多,但作文质量差)弊病亦即迎刃而解。

 

作者:方黔峰

学校:漳州市云霄将军山学校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