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芳 :阅读教学给作文教学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14/12/3 10:54:22
摘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和深化”,所以读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了学会写作。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阅读是写作的模仿阶段,是对写作的初级认知;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能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多是大浪淘沙后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其中大多是名家散文或是名著或是已获得许多大奖经大多专家认可的名作,这就会在写作手法、语言、内容、情感上给予学生许多写作借鉴。吕叔湘先生也曾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 ,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所以,阅读教学应该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阶段,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素材、累积情感体验、借鉴写作手法及树立文体规范意识等。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文体 素材 情感 艺术特征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作文教学已成为令高中语文老师头痛的问题之一。教语文难教作文更难!尤其又是教高中学生写作文,一方面高中生从小学写到高中早已厌烦了写作,觉得不能再出新了;另一方面他们人生阅历不足,写作素材枯竭,内容空洞。针对此,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受到启发。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要求:“a.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创新阅读的能力。b.能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阅读各种文体。c.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些要求重在强调培养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包括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水平。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和深化”,所以读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了学会写作。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阅读是写作的模仿阶段,是对写作的初级认知;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
而事实上,能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多是大浪淘沙后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其中大多是名家散文或是名著或是已获得许多大奖经大多专家认可的名作,这就会在写作手法、语言、内容、情感上给予学生许多写作借鉴。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能成为作文教学的范本,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入适当的作文教学。而高中语文新课标则要求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上:“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2.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3.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4.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些要求其实包括写作内容、情感 、文体、语言及构思几个方面。那么,本人就这几个方面来谈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给作文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 在阅读教学中渗入文体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在写作中的文体规范意识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触过多杂莠不齐的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影响下,学生的文体意识日渐淡薄。因此,出现许多高一学生写的记叙文还不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写的。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了许多文体杂糅的作文,甚至在高一记叙文中有许多同学的作文是摘录的故事占三分之一,事件三分之一,情感抒发三分之一,不知是什么文体。
因此,我们势必要借助阅读文本中的优秀范文来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散文,其中《记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很规范的记事写人的记叙文。那么我们在教学这一篇时,可以按照阅读欣赏—比较欣赏—模仿制作的过程来教学。在这篇课文中,先让学生欣赏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即能通过具体描述演讲中先生的动作、神态、肖像乃至经典教学语言,来刻画一个有学识有激情的学者形象,而后让学生探讨概括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再由此迁移到课外的范文—贾平凹的《我的老师》来比较欣赏。经过这一过程的学习探究之后,学生自然就会明白记叙文的特点,甚至能明白在记叙文中除记叙具体事件外,可适当的加一些许的点晴之笔。最后再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模仿创作。这样,学生写的作文就不会偏离文体规范这一轨道。
王亚平曾说过“中学生具有模仿性。模仿是中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必要途径。”这样,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适当的文体分类,选取可借鉴的文章,让学生来模仿创作,能让学生直观可感地明白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主要文体的区别,从而在以后的写作中能有清晰明朗的文体意识。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体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吕叔湘先生曾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 ,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这道出读与写的密切关系。而每次只要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说是从小学写到高中,该写的,能写的都写完了,现在已经无话可说。而收上来的作文一看,大部分学生材料陈旧,内容老套粗糙,让他们写印象深刻的人或事,不是写老乞丐捐款就是写清洁工的负责勤劳或是生病后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等。可见学生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与体验。而在新课程的“表达与交流”的标准中,已经提出要让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但是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关注社会,学生压根就不知道。因此,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慢慢地给学生灌输这种方法。而
这点我们可以用《包身工》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案例。在《包身工》的教学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作者夏衍是经过实地深入认真仔细观察包身工的生活后才写了这篇报告文学。同时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具体事例与细节描写的特点与作用;再结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作者从对参观者的细致观察中描写集中营的恐怖阴森等。最后让学生探究总结只有细心地深入生活关注社会才能使这些经典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细心观察体验生活,多角度关注社会才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三、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真情实感,从而增强学生写作内容与情感的真实性
积累素材其实就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 ,它可以看作生活经验材料 ,也可以看作形象材料 ,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 ,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 ,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一旦被激活 ,就会产生终合效应 ,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说的是多读对积累素材与情感体验的重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然而,高中学生的写作内容越来越空洞无味,而情感也日益枯竭。在学生作文中,不乏说假话、瞎编故事的现象,动不动就是家境贫寒、父亲过世、同学病亡等事例,似乎只有这样惊天动地的故事,才能煽情 ,才能让自己感动让别人感动。孰不知,这样的事例太假,情感渲染也不真实,作文自然也会缺乏感人的力量。
其实,能历经时间考验而保存下来的好文章,多是以真情实感而取胜的,在人教必修教材中,这样的文章不胜枚举。例如-人教必修1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及巴金的《小狗包弟》,还有必修2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我们以巴金的《小狗包弟》作为例案。上课时,以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忏悔之情为主,可围绕巴金在一只平常小狗的生命逝去的平凡事件中最真诚的忏悔为核心来理解巴金《随想录》的真实内涵。文中的事例并无惊天动地、扣人心弦的情节,相反的作者却只是在一系列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事中流露情感,这是本文的特色,也是《随想录》的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这一点之后,再让学生谈谈由本文得到的写作启示,可具体到让学生讲讲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是否也有过以践踏弱小生命为乐是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私行为,或是让学生谈社会中类似这种行为的现象,由此来自省或反思人性。最后以“尊重生命,反思人性”为周记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叙议结合的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这样,通过具体的课文教学,让学生明白真实的情感与思考源于生活的平凡小事,而作文的最大魅力应该在于个性化的真情实感。
四、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鉴经典文学作品中突出的艺术特征,包括构思、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及语言等
高中生的作文在形式上还存在结构混乱、详略不当、构思单一粗糙、语言贫乏晦涩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学习该文中分片段的写作方法,还有文中叙述、议论、抒情巧妙融合的表达方式,并让学生在周记中有意识的模仿创作这种构思与表达方式。还可以让学生鉴赏《荷塘月色》中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学习名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课后让学生积累与模仿文中优美的语言片段。还可以让学生品味《故都的秋》一文中含而不露的情感与耐品的语言,并引导学生将本文与《荷塘月色》进行比较鉴赏,注意两篇经典散文都有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而后提醒学生这是很重要的写作构思,在平常的写作构思时应该有意识的借鉴。
在这些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到对文章的构思、结构、语言及情感的鉴赏与借鉴,这样自然能使学生在作文上的构思、表达等日益丰满起来。
五、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写作情感观
中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正处于转折期,部分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比如对社会的与不满过度抨击,对打架斗殴的哥们义气的赞赏,对教育制度的不满与批评等。针对这些偏激的思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灌输正确的情感观,训练学生判断是非的思维能力,从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具体案例可用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在教学中,围绕作者对不同人的不同情感态度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个性与浓厚的社会责任感都有一个根本那就是对祖国的爱,由此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意识。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情感熏陶下,自然会逐渐树立正确的写作情感观。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理应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作文教学,比起平时单独上作文课时绞尽脑汁地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好的构思与立意、什么又是含蓄耐读的语言,又要如何地找素材等,要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接受的写作知识,更通俗易懂,也更形象。相信随着课改的日益深入,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会受到更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姚国雄 阅读教学与活动课相结合两例 《活动教学园地》2005(02)
2、林渊煌 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 (02)
3、王亚平. 作文教学中的“模仿”问题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1) .
4、 唐之方. 小议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1) .
作者:何美芳
学校:福建省福清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