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黄丽珠:作文读报课课型初探索

发布时间:2014/12/5 11:15:05

 

【内容提要】常规作文课的课型固然有其优点,但是为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继续探索新的课型比如作文读报课也是必要的。作文读报课这一课型,首先明确作文读报课在语文课中的地位,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读报方法,养成良好的读报习惯,接着开展多种形式的读报,最后一定要进行跟踪评价。

【关键词】作文    读报课    探索

 

纵观如今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是一统江山,是主流,各个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打开作文教学的窗户一看,听见的多是“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之类的叹息,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在探索,可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事实——作文教学走入“非主流教学”的误区。说到具体原因,多数语文教师唏嘘不已:难在学生的语言表达功底浅,难在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作文教学思路,难在没有统一的讲解教材,难在……

再看看常规作文课的课型:一是课前指导课,二是写后讲评课。这两种课型的共同点是教师围绕某一固定的话题或题目进行,教学时往往读一两篇范文供学生参考。这两种课型的优点是在教师“苦口婆心”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渐渐克服一些写作上易错的毛病。

但是如果仅仅靠这两种课型,被学生摸透了,“至今已觉不新鲜”,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探索其它的课型,走一条有点新意的道路,确实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索。

上学年我进行了作文读报课这一课型的探索,受到学生的喜爱,就当做摸着石头过河。

首先明确作文读报课在语文课中的地位。

现今市场上各种作文材料百花齐放,如何选取其中一朵为自己所开,确实不容易。如果选择一种综合性较强、内容丰富多彩的既有评论指导,又有升格前后的范文引路的报纸,全班学生人手一份,把它们作为作文课的“辅助菜肴”,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持之以恒的读报活动,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

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读报方法,养成良好的读报习惯。

学生阅读语文类的报纸,往往只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做几题老师布置的作业,这就枉费了编者的意图。对于教师而言,平时为阅读教学所牵绊,几乎很少去关注报纸,很少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我们来学习著名语文教育家余映潮先生在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如何指导学生读报的,先看课堂流程:“整个课堂分前后两个板块,从自由举例、简说文章用途到选定材料、实践怎样用报,前面是学,后面是用;前面简略,后面详细;前面是总,后面是分。不枝不蔓,井然有序。第二个板块安排了三个活动,分别为朗读、摘抄和评析佳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余先生的这节课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打开了一扇作文指导的大门,课堂中余老师强调的几种读报方法:勾画、旁批、摘抄等,这些方法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有使用,在指导学生读作文报时也应该用上。

我的做法是每周固定上一节课,要求学生坚持每天一页,不贪多求少,养成习惯。原则上要求学生在课前浏览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将报纸“挖地三尺”:比如遇到生词要查找,遇到好词好句要积累,遇到范文要在报纸上写出优缺点,遇到好素材要思考如何运用等等。之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有不同意见的可以问老师或者在读报课上提出。

接着开展多种形式的读报。

在学生课前浏览的基础上,课堂上可以采取几种形式进行:比如讲到人物描写之肖像描写的技巧时,我先举行摘抄背诵(材料来自报纸)比赛,之后让学生点评、总结;讲到细节描写的作用时,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讲解细节描写的定义,并指出报纸中文章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之后马上进行小练笔;一个专题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编成手抄报或者作文集,进行班级巡展,让学生体验到分享的乐趣;针对报纸里的一些小知识等,可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以小组轮流出题的方式,全班集中进行书面检测。

当然也可以针对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进行精读指导,现以张丽均的一篇文章《惦念树》为例,讲讲我的课堂构思:先让学生划出文中最让你动情的句子并思考作者采用哪些描写技巧将作者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读者,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得出:正面与侧面结合,写实与想象结合等,在学生得出一个结论之后,引用相类似的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这些描写技巧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最后让学生模仿,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进行现场写作。写完后,经过老师的批改,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并向报刊杂志投稿。

可以举行“声讨”课,即就某一篇作文,让学生“挑刺”,寻找文章在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存在的毛病。让我欣喜的是,经过一年的“声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形式上,我有时甚至举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共享好文章带给人美的感受,对心灵产生的震撼,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后一定要进行跟踪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学生的读报可能会流于形式,毕竟受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及心理特点不成熟等因素的限制。我采用以下评价机制:

建立小组长监督制:组员每天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交给小组长检查并签名;组长做好等级的评定工作,每周周一交给课代表统计,评出最佳读报员若干,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发更多学生的读报热情。

建立具体的评价细则:字词积累(遇到生词有无查字典,有无标注)、佳句品析(有无对文中出现的佳句进行勾画、点评)、阅读心得(有无写出读后感言及建议)等等。以表格的形式,让组长检查时有据可依。

“教无定法”,作文课型也是如此,作文读报课仅仅是一个探索,它还存在一些瑕疵:如何保留内容的连贯性,如何克服内容的单调性,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动态跟踪等等,这些都必须继续寻找解决的办法,否则学生未得到真正的发展,一切都是空谈。

 

参考文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②《这样教语文》(2012年4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黄丽珠

学校:莆田市砺青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