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王燎原:走出高考复习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4/12/5 11:22:45

 

高考语文复习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科学系统有效地传授本学科知识,使学生获得全面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扣紧高考命题方向,吃透学生,确保学生高考取得高分,笑傲考场,可以说,广大高三一线语文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都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取得不少斐然成绩,但我们也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高三语文老师在高考总复习中还存在急功近利,顾此失彼,主次不分,抓住“捡芝麻丢了西瓜”的不当复习做法。造成语文复习事倍功半,存在许多盲区和误区,这就直接影响复习效率,造成学生高考成绩上不了线的尴尬局面,笔者亲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颇有感触,特意把高考复习误区汇总出来与诸位同行共策。

一、 重视做题而轻视阅读

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就意味着做题,因此复习课就成了师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课,传统的“题海战术”往往是“水过地皮湿”,学生整日泡在题海中疲于奔命,过后却收效甚微。课外阅读因为做题的时间不够而被挤掉。其实复习不仅仅是指做题,课外阅读还是很必要的,因为阅读水平的高低,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文化积淀的深广,语文素养的高下。阅读与语文永远不会矛盾,况且近年来福建省高考试卷规定经典名著阅读考测占到20分,而且作文要高分也与课外阅读有直接联系,这一些因素都说明学生要重视课外阅读。高考复习阶段由于其特殊性,读哪类书比较适宜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名著篇目。另一类是报刊,如《青年报》、《杂文报》、《考试报》、《语文报》等这些报纸,或关注社会,或关注语文学习,或关注高考复习,学生抽空去阅读不仅能调节生活而且还能增加知识,了解高考的动向与复习的方向,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再一类是短篇美文,如余秋雨,林清玄,毕淑敏等作家的文集和《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这类作品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内容隽永而丰富多彩,每日读两三篇不仅能给紧张的复习生活带一丝忙里偷闲的乐趣,而且还荡涤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分别丰富了自己的头脑,渐渐地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复习阶段,各门功课都抓得很紧,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数理化练习卷就像雪片似的纷纷飞到学生的眼前,如何让学生从题海中抬起头主动进行阅读,这就得讲究方法,同时也需要学校的配合,学校应开放学生阅读让学生到阅览室及图书馆,使学生有阅读的场地及材料,另外年段各课组可开设阅读课(两周一次),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摘录精美词句,早读列下阅读篇目,主要是古典诗词与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课前五分钟可安排“美文大家赏”这一节目,由学生上台朗读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供大家鉴赏,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因此高三各科复习虽然紧张,但每日还是有新鲜的血液在补充,阅读成了大家最好的调节形式。

二、 重视资料而放弃课本

语文课本在前几年的高考中得到了认可,可惜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之并不重视,一上完新课就把课本束之高阁,而费尽心思寻找各类资料或花大把金钱去买各种参考书。我们都知道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离开了课本复习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本中的古文,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历年中高考中的一些实词考查都离不开课本。如近年来高考题中“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还君霸上,以待大王来”;“犹且从师而问焉”;“府吏闻此而变,因假借归”。这四个句子皆出自高中语文课本。当然必要的课外资料还是需要的,但在重视资料时切不可把课本扔到脑后。王大绩老师曾经对学生说过:“高考尽管脱离课本考,但是实际上课本有很大作用的,语文考试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语文专项知识,这些是语文课本上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应及时提醒学生们回归课本,切莫被资料牵得太远。

三、 重视讲解而忽视教学艺术

有很多老师认为复习课就是老师“满堂灌”的课、一节课由老师拿着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一学期由老师拿着一撂试卷从开学校对答案到期末,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一到语文课就提不起精神,语文课成了他们的休息课或自修课,在课上埋头睡者有之,做其他作业有之。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有的老师认为复习课用不着去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弄懂试卷上的题目,记住有关知识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对复习课一个误解,复习课学生不喜欢,不能全怪学生,还要从教师自身找毛病,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还必须开动脑筋。首先在上课前我们应该切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论什么课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要讲究课堂艺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复习课上应该讲重点,讲思路,讲规律和方法,而且必须是精讲,让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让他们收获自己阶梯成功喜悦,另外教师还应该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轻松中记忆。质疑法,点拨法等多管齐下,让不同类型学生潜能都能得到开掘。总之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对复习课感兴趣并深深地爱上它,只有这样我们复习才是成功的。

四、 重视练习而无视作文教学

由于高考提前,复习时间减少,因此有不少教师在复习中把作文教学放到了最次要的地位想当然地认为,作文时高一高二就打好基础的,复习阶段多讲也不会提高多少,甚至还有人认为在紧张的复习阶段进行写作,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在浪费师生的时间,还不如要学生多做几份联系来得合算,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首先,从作文地位来说,70分的比例不容我们忽视它;其次,从学生的水平来说,更要我们重视;再次,从作文发展趋势来说,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它,教师忽视了作文教学,无形之中给学生们造成了这样的印象,作文并不重要,从而懒得去动笔,事实上重视作文教学从来没有跟总复习相对立,相反能起到促进作用。如仿写,改写,压缩语段,扩展语句等都与写作有关。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也是一天都不能放弃的,每天写四五百字进行练笔十分必要。而且写作训练不可以仅限于找些题目写一写,批改批改,讲评讲评,一定要增强训练的力度,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当然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应该给他们宽松的范围,鼓励他们多动脑筋有创见,告诉他们多思考,多观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既重视科学精神,也重视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作文。

五、 重视课堂而忽略课外生活

高考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高考语文复习绝不是“做题——讲评——做题”这一条路。广大学生必须关注现实、关心了解当代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前沿知识,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关注时代和人生,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一点自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从凝重的复习氛围中解脱出来,接触火热的社会生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世界大势,社会焦点,身边变迁进行文学深刻的讨论,很多学校开辟行之有效第二课堂生活,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批判能力,而且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大大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也是值得推广做法。

总之,纵观高三语文实际复习过程,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做题轻读书,重语基轻作文,重识记轻阅读,重材料轻教材,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我们高三的语文老师要赶快涉出这些误区,在高考语文总复习是返璞归真,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的学习规律,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遵循“脚踏实地,举一反三思路,重积累,重能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能做到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王燎原

学校:福建省南安华侨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