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何瑞兵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学生的个性培养

发布时间:2014/12/8 10:59:05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叶圣陶说过学生的主体发展“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芽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具有丰富的心理活动、蕴含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该如何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呢?

一、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我们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对他们的发展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定终生,因为小学教育毕竟只是人发展的起始阶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发展有待以后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爱迪生就曾因学习不良习惯而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牛顿小时候智力平平常常,小学校长提出班级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少不了他的。富兰克林在小时候读书,算术常不及格。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学生一时成绩差,甚至学习失败,这时做教师的,不能冷语中伤,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变相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伤害。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一味地按考试分数高低来看学生,更不能以分数排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确立学生的发展观。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这便是今天语文教育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某些老师的眼里,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爱问好动的孩子有时甚至受到斥责,使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天真、奇思异想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展示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善待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不同的观点。

教学《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时,学生在理解时呈现了异议。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时,教师可就此对学生说明:数年来,“招手”之意一直存有异议,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今天大家的理解也不一致,你们能不能展开一场辩论,说说自己的理由呢?学生深思片刻后,两派学生引经据典,开始唇枪舌战,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

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求知,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让学生找读表现“驾驶技术”高超的句子时,不过于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只给一个要求:“可设计一份表格或提纲,可以用上文中出现过的词,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总之只要能体现驾驶技术特别好就行。”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重视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调动起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激发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

三、给学生选择、表现的机会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志、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表现,主动发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体现创造性。可以选择内容,可以选择学法,可以选择理解,可以选择练习,可以选择伙伴。就学习方法而言,它是因人而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法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以不断优化学法,提高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比如同样是学习课文,有的同学习惯圈圈划划点点,边读边点评;有的同学习惯边读边想边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开来;有的同学喜欢从课后的思考作业学进去。在表述学习结果时,有的同学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自己的体会;有的同学可以用图画来说明课文的意思;有的同学可以用要点归纳的方法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无论哪种,我们都应允许并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真正地读书、思考、创造。

如学习《三峡之秋》时,介于课文内容段与段结构相似的特点,建议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段落,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过程中,我意外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学法五彩纷呈,学得异常主动;擅长朗读的分角色读得有有声有色;绘画能力强的作画展示三峡美景的;记忆力强的复述了课文,并加上了评价性结尾;语感强的抓重点句进行分析……瞧!学生的口、手、脑解放了,思维被激活了,个性怎能不飞扬呢?

四、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才有可能产生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曾有这么一则故事深深触动我的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次讲学,他走进教室,从包里拎出一只公鸡放在讲台上,又撒了一把米,但是公鸡受了惊,紧张得不肯吃。陶先生就用手按住鸡头让它吃,它仍不肯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退后几步耐心等待。过了一会,公鸡渐渐平静下来,便低下头悠然自得地吃起来。陶先生以此为例子,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教育艺术的奥秘。对于这则故事,我感触颇深,并因此受益非浅,那是在我开《五彩池》这节课时,当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来宾介绍五彩池的美丽时,全班竟没有一个人举手,出现了冷场。这时我心慌了,不由得着急起来,点名让学生来介绍,被点到名字的学生更是紧张,竟语无伦次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这使我想起陶先生的那只鸡来,于是我迅速调整心态,微笑地示意大家回到小组中再讨论讨论。经过短暂的调整,教室里的紧张感消失了,恢复了先前的轻松和愉快。小手如林般地举得高高的,都要求充当“导游”。课堂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自然界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以支持的身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独立思考、敢于尝试的创造的一切环境。让学生接触、感受、操作、参与和支配各种活动。如专题采访、小制作、社会公益活动、汇报演出、主题绘画、摄影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业内容。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时》我让学生想像“此时刻你站在卢沟桥上欣赏着这些狮子,你有什么想法?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借物抒情,选择某一形式去创造美,如动动口,向别人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动动脚,走向社会观察狮子;动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刻一刻、捏一捏狮子。”这样把学习与实践、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拓展学习、实践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生不是灌满知识的容器”,让我们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放飞学生的个性吧。

 

 

作者:何瑞兵

学校:福清市滨江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