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锋: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4/12/8 11:48:27
判断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除了考查他是否熟练、恰当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还必须探究这些技能技巧是否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尤其是思维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以发展学生思维作为目的。只有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才是科学的。也才可以被称作真正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即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表现出的有创见的思维。②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语言在思维中起重大作用。“大多数高水平的思维依据于语言”(罗伯特,汤姆生语)“人被他自己的语言推上表演舞台,语言使思维得以诞生”,③而语文课正是以语言作为自己的专门任务的,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别科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自身功能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同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即有共性也有个性。”④“单就文学艺术领域而言,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表现在:情感体验的独特性,语言表述的创造性、创造性的想象三个方面”。⑤因此语言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要针对这三个特征来进行。
1、善设情境调动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⑥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装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的抽象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师生情感促进学生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呢?我认为两种方法较好,一是创设情境,二是引进“移情说”。
首先说创见设情境,创设情境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创设诉诸感官的情境如教《茶馆》时放映话剧《茶馆》的片断,教《挖荠菜》时做二碗热气腾腾的荠菜,一碗没有估料,一碗添加估料的认学生尝一尝,谈谈感受。这样的情境创设往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装思维,创造性地领悟课文内容,如于漪师上《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明黑板上挂着放大的总理遗像,四周用黑纱和白花装饰、录音机里播放着低沉的背影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诵,整个教室充满肃穆凝重的氛围,一节课下来,师生共泣,共同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是情感调动思维的最好说明。另一种是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提出疑难,自由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往往会有意料不到的答案。例如上《起点之美》时学生通过讨论不仅弄懂了生活处处是起点,能从起点向前拼搏就是美的道理。还提出了诸如:终点方美,过程亦美甚至挫折也很美等新颖论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谈谈“移情说”。移情说是西方类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审美的移情作作就是人在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感觉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简而言之,它是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赏对象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接受特定情境听的刺激信息,以获得具体的审美喜悦的过程。如同于我国古代诗词创作中的“比兴”。对于课文本身就是“移情”的描写,老师要加以点拔,以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移情”手法言志、传道和抒情。
有位教师上《疱丁解牛》时,学生提出有几句话难以理解。“如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位老师当即在黑板上写下王国维的三句话作类比“移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界可和“所见无非牛者”相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可各“未尝见全牛也”相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可和”官知止而神欲行相比。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亲身经历来理解,深入体验这三种不同的思想境界。有的学生说:“我们开始学英语时,因为起早贪黑读,满脑子是英语单词和字母,看见暖气管就想到“M”这是否“所见无非牛者?”另有学生说:“我开始学吉它,琴声象杀鸡杀鸭一样难听,人人讨厌,但我不灰心照常弹,等略成腔调的就不用眼看着琴弦,手指出灵活多了,心里想的是怎样拉得和谐、优美,这似乎是探索,现在可以自由弹唱,弹出感情来,这似乎接近“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了吧!”学生的发言激起大家情思,大家依据自身经验创造性地理解这几句话更激发起学生的思维。
因此恰当地使用“移情”法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学习语言练习表述
“语言是思维的武器,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创造性思维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语方视角,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述。”⑧可见抓住语言表达特点来进行教学无疑对培养学生独特的表述有重大作用。
首先,学习语言要求学生体会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话,一句话,及到一个字,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迅速调动思维,谈感受说体会,从一点突破。其次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地用自己的语言替换课文的“字”、“句”、“段观察、比较。例如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们找得很好,几平课文的每一段,都涉及到了,于是我集中精力讲“烈日下”先让学生读认识作者怎么写烈日之烈,接着要求学生换几个词试试,于是学生将“衔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一句中的‘挂’换成了‘披’‘洒’‘粘’等词语,将‘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飞烟灰气联接起来’中的‘飞’换成了‘扬’‘漫’等词语。我让学生试着说说替换的理由,理解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紧接着要求学生改变几个词,几句话来描写不那么热的影象,再要求学生改变几句话来描写阴凉天气的景象,随着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和表述能力也逐渐得以提高。
第二,学习语言还要求学生大胆指出语文 中用的不理想的字词,例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中就有许多重复使用的形容词如愉快,软绵绵、皎洁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法修改。
第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必须处于一种主体性的状态,不是被压迫式地学习而是自己主动地去比较、去认识、去感受在与文章认同、共感神会之后激迸出创造的欲望,升腾起写作的灵感。进而锤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启发、点拨来加以引导。
坚持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练习语言的表达、结合自身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知识内存进行不断地创作,那么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就不断被提高了。
3、培养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冈布里奇认为“想象就像直觉或灵感,减少它任何的创作都先法称之为真正的创造,想象就象艺术的母亲给予创作的生命”⑨可见介造性想象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高度的抽象和准确的具象是思维深化的标志,创造性想象要抽象和具象形成过一具有重要作用。所谓的创造性想象则是‘不依据现在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⑩“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呢?依据笔者的经验浅谈几点心得。”
第一依据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情境并说出情境内容,例如在教《春》一文时,课文描写了春草、春风、春花、春雨几幅图画,我则要法度学生结合课文对“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东风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这几句话展开想象,要求有五官的感受。于是学生们努力回忆春天的情景并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春天的图画。达到了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的目的。
第二灵活地改写续写课文。如教《驿路梨花》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想象如果缺少了梨花姑娘照看茅屋这一环节的话,文章该怎么写结果会怎样?》如果缺少了文中对梨花林的描写的话文章的结尾又该怎么写?标题是否也要修改?这些问题有的让学生自己改写,有的让他们想象后回答,即加深 对是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有的课文如《孔乙已》、《范进中举》等则叫学生续写。这些都有助于创造性思维想象力的培养。
第三,抓住文学作品中写得最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品味余地的地方进行“补白”训练,例如教《范进中举》一文中写范进听到中举的消息时有三个字“噫”“嘻”“哈”我引导学生依据人物本身性格和具体的语境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补出文中未点明的意思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当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取得了一致。类似于这样的空白,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善用“补白”的教学法即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形成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大题目,需要的是扎实的教学,渊博的知识,更需要以一些科研手段来探求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规律。以使教师能更好地去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笔者之言尚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书目:
(1)钱匡武《创造力开发》福建人民出版社P45
(2)《心理学》ISBN7-5630-0331-2P11
(3)罗兰巴尔特《零度写作》美乔纳桑,卡普出版公司1967年版 P87。
(4)钱匡武《创造力开发》福建人民出版社P46
(5)杨治经《谈艺术生产的思维工具》载《览方论丛》1980年第一3期
(6)《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教学出版社
(7)《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8)张德林《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一致性和区别性》载自《上海师大学报》1980年第3期转载自《新时期文艺理论论文概观》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9)冈布里奇《艺术与幻觉——绘画再现的心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式P24
(10)《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P399
作者:王鼎锋
学校:福安市罗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