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廖丽珠:巧用作文命题 诱发写作热情

发布时间:2014/12/8 14:57:51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而学生作文“假、大、空”和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则是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真正落实《课标》精神,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灵活自由的命题和综合性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诱发学生写作热情。

关键词:作文命题   主体地位   写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依然存在,写作积极性不高。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认为:“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写作冲动感一经形成,往往就会思绪纷呈,妙语连珠,写作进入最佳状态。”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作文命题来诱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一旦有创作的热情,就有写作主动性、积极性,就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命题才能诱发学生写作热情?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

《课程标准》强调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也应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能否把心中的情感和生活的积累表现出来,反映其写作真实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命题是否切中学生的实际。教师命题切合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命题

阮真强调教师作文命题“应为学生拟题”“要根据学生的学识经验与生活需要,所以决不能根据教师的学识经验。”也就是说,教师在命题设计时要以学生为本,“切合学生生活进行作文命题”、“结合学生的情景活动进行作文命题”,把题目出在学生身边,出在学生生活的横断面上,使学生一看题目就觉得亲切,“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

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捕捉生活中随时出现的创作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常规活动和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命题,努力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独特生活体验,在细微的生活中激发创作热情。比如利用本校的诗歌朗诵会、贫困生代表发言、国旗下讲话等进行各种实用文的训练命题,借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等写活动心得。我还利用各种节假日设计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借寒暑假让学生写假期生活,借母亲节活动,让学生创作“献给母亲的诗”,借“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叙述节日感悟。今年教师节学校组织全体同学聆听本校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学生被老师的高尚师德所感动。我抓住契机,让学生模仿《怀念萧山》写作写人记事的散文《怀念×××》,在训练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了细节、场面描写等凸现人物个性风采的方法,真诚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恩,效果明显。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目来。”作文命题要做到“生活化”,真正将作文融入生活,让学生既有兴趣去写,又有材料可用,写起来“下笔如有神”,使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生活的必需,才能真正点燃他们的写作之火,迸发写作激情。

2、贴近学生心理实际的命题

汪玉龙老师认为“教师必须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在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同理,作文命题要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研究学生心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才会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诱发写作热情。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期,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这是一种求新求异心理。我在设计作文命题时就在新、奇等方面做文章,采用灵活多变的命题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如用名言、警句、歌词命题:《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用假设语命题:《如果没有、、、、、》,用疑问句命题:《为什么读书?》,用反向思维命题:《对手的价值》,也可以把学生所感兴趣的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来命题:《“爱”在心口难开》《你是我的眼》,可以用拟人的、夸张等修辞手法命题:《向不死的   致敬》。这种一改以往的重复固定格式的命题,给学生新鲜感,符合其“喜新厌旧”的心理,从而诱发其写作冲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者命题,题目所含,要学生心所能思”。就是说命题时应分析和估价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考虑所命题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识水平。我时常命些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完成的题目,力求引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形成各种写作能力。为降低难度,我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命题,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我让学生用第一或第三人称把诗作改写成散文,学习《再别康桥》时任选两幅画面展开描写。再比如上完《祝福》,我设计了两个作文题,一是展开合理想象,补写祥林嫂沦为乞丐的过程。二是想象祥林嫂死前的情景,描写祥林嫂死前的心理活动。诸如此类的作文命题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出发,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厌烦、惧怕写作的心理。

特级教师余漪认为:“要把作文题出到学生心坎上。”教师命题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情、意出发,才能有效促动学生写作的兴奋点,才能真正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灵活自由的命题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朱自清说:“我的经验,出题命学生做,在教室内学生作文,都是以束缚学生的思想力,使他不能发展。平常则以用自由的方式为宜。”因此,教师命题必须改变“一人命题众人写”的陈旧方式,不能再让学生受统一命题的拘囿,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由命题。当然,给学生自由命题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指教师不对学生限制过多,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创作的宽松环境,挖掘其内在的写作热情。

1、评题、选题与限定写作范围

设计命题时,我经常采用评题、选题的方式。先向学生作调查、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自主命题,再大家共同评题,最后选定写作题目。比如在开学初,我便将本学期写作训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排列出来,把作文训练目标和命题要求印发给学生,让他们给每次写作训练命题,然后从学生所拟题中筛选出代表题10道左右 ,让学生从中评选出最佳作文题1~2道,供作文选用。有时采用限定写作范围的形式,即设计一些弹性较大的作文题目,给出一个写作范围(不定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题目进行写作)让学生自由命题。如《山的、、、、》,学生可以据此“母题”从不同角度,确定一个“子题”写作,还可以自主选择表达方式,或记叙或说明或抒情,如《山的来源》、《山的故事》、《山的断想》、《山的品格》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参与的热情大大增强,对自己设计的题目有更大的写作兴趣。

2、设置写作情境

有的命题只为学生设计一个写作情境,不限制文章的体裁,标题,把学生推入这个具体的情境中去,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发挥; 这个情景往往能挑起学生的情感之弦、思考之弦,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产生强大的写作动力。如“写你生活中经历过的一次巨大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应付它的”,“就过去一年你曾最热心地推荐给朋友们的一篇文章或一部影片, 写一篇短评”。这种情境设置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作文命题主动权交还学生,为学生的写作松绑,留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3、课外自由练笔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作文命题的最终目的是教师不用干预,让学生自行命题。在学生课外练笔,如日记、周记、读书笔记之类的作文训练中,我就不给学生任何限制与束缚,让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不拘长短,按自己的思想“随便”写点什么,可以自由抒写内心的思想情感,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实践证明,刚开始学生有些抵触,但坚持一段时间训练后,习惯成自然,学生就由被动转为主动,自觉练笔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进而把练笔当成自己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写作能力。

韩军老师说:“一个好的文题,应是一个‘指路牌’,循牌走去,考生会找到一块‘独特的精神天地’,那里宽宏自由,任自我个性之花,烂漫、自由自在地伸展,真切、坦荡、自然地开放。”聪明的教师会为学生造一个“指路牌”,引导学生自由命题,给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让他们自由倾吐胸中的积蓄,表达真情实感。

三、综合性命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但目前我们的日常作文命题主要侧重于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与感悟,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与表达,很少关注实用、实践的内容,这样的作文命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为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要把作文命题与地方资源、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等内容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实践、调查、研究等综合性命题。

1、整合地方资源命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意整合本地区土特产、陶瓷和旅游等地方资源设计作文命题,把作文与学生研究性学习、校本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形成独特的判断力和思考力。比如高一下学期本班开展了“家乡陶瓷历史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到县博物馆查资料,找陶瓷专家访谈,通过研究学生都形成了长篇的文字稿,对家乡陶瓷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进行介绍和分析,甚至有个别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本地区举行“陶瓷文化旅游节”,我让学生以导游身份写导游词,并向游客介绍家乡一种特色菜的的制作方法。学生到县旅游局、特色土菜馆等调查研究,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作文。事实说明,这些命题把学生的眼光导向无边的校外,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2、联合其他学科命题

我还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加强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沟通,在命题中结合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借其他学科来拓宽作文命题、丰富学生写作内容,诱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比如,高二下学期我班学生到南埕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借机设计了以下的作文命题:1、向你的朋友说明到南埕的线路,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描图。2、任选南埕实践基地中的一项活动,详细介绍活动过程。这道作文题不仅要有写作能力,还要有地理、生物常识、美术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能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欲望。象上文中提到的“学生写导游词,介绍家乡特色菜的制作方法”等命题,也同样要学生具备地理、历史、生物等多种知识。就一道作文命题,需要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能力才能完成,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能激起他们的征服欲,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

胡适先生认为“作文题目的要件是:第一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要能引起学生去搜集材料,第三要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学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进行综合性命题,让作文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收集材料、研究探讨等活动中作文,在思想、灵魂的撞击下作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热情,还能综合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

总之,作文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拓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命题时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自由命题的机会,并结合地方资源和其他学科进行综合命题,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顾黄初、李杏保编.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作者:廖丽珠  

学校:泉州市德化第八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