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黄子萍:浅谈指导——自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布时间:2014/12/8 15:55:03

 

 摘要:很多教师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模式来转变教学,但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这个理念,导致走入两个误区,一个是教师框定学生的思维走向,学生自主发挥空间小,一个是教师完全放手,没有任何的指导,课堂自由化。要改变这两个现象,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教师 主导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指导——自主”学习模式在课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它以学生先学---反馈检查—合作讨论—教师精讲---当堂练习作为构建的基本模式,因为可操作性强,成为很多教师进行课改的首选,但是,在教师们实践得如火如荼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形式上的自主,未曾真正的放手

传统的一言堂让很多教师习惯了话语霸权,习惯了重申知识点,而自主学习中学生已经讨论解决的问题,很多教师还是不放心,还是要重复一遍,确定学生已经掌握,才安心,这样无形之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另外,很多老师在课堂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局域性强,往往是教师思维的体现,它框定了学生的思维走向,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

误区二、形式上的自主,完全的放任自流。

基本模式总共五个环节,我们总能看到教师为了体现自主,往往只完成前面三个环节,而完全忽视了教师精讲这一环节。比如,一节作文课,教师在向同学演示了三则不同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或名人名言来说明自己的读后感,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位教师只是将学生说的话写在黑板上,而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很明显,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分析,学生没有获得理性的知识,教学效果可见一般。

出现这两种极端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教师未真正理解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指导——自主学习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它也强调教师在这一过程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教学各环节应有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各个环节应起的主导作用。

一、备学案,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由备教案改为备学案,立足点在学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思维及认知水平,将文本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问题设计有坡度,能让学生“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参与”,能突出交互参与,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有序、良性的循环。

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但只有学习目标被学生认可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所以自主学习强调要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因为学生理解有限,为能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单元提示与文本内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结合单元提示“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以及课后习题,指导学生将学习目标确定为:(1)反复诵读,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读出韵味。(2)湘江秋景一图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征,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另外,学习目标的确定不应只围绕知识目标,还应体现学习方法,体现人文素养,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受文本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长期使用都会流于程序化,单调无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的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教师创设情境时必须注意(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才能去创设,否则很容易出现无效、流于形式的情境。如有教师在教授《迢迢牵牛星》,一开始,教师以新潮的网络恋爱语言引入,然后进入牛郎织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学生异常兴奋。特别是最后让学生续写牛郎织女在今天相会的场面时,学生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他们为牛郎织女设置了种种相会的场面,如视频聊天、煲电话粥等。很明显,这位教师创设情境时对教材的理解并不到位,《迢迢牵牛星》是出动人的悲剧,可课堂的气氛却显得过分热闹,学生无法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感动。(2)情境创设要有价值,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情景创设目的是提供背景和停靠点,促进学生理解和思维。(3)情景创设并不局限于课堂导入,可以贯穿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进程,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成为提出问题的主体。(4)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特别注意读,在教师的引读中创设情感氛围。《古诗二首》“遗民泪尽胡尘里,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仅14字,却饱含了沦陷区人民的血泪煎熬与殷殷苦盼,是数十年沧桑历史的高度浓缩,那么如何能让学生深切地理解这种情感,名师王自文老师教学中借助引读,他将十年进行巧妙地分割,将23739天用“1年”“5年”“10年”“65年”分段再现,在老师低沉激越的引读中,学生入境入情地跟读,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中原大地战火弥漫,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空盼王师的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展开。

三、教师要善于提问,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变直问为曲问。很多教师上课很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问题过于直接,方式单调,使得课堂显得沉闷。因此,提问要注意曲问,曲径通幽,学生兴致会更高昂。(2)课堂提问要突出重点。教师精讲这一环节一定要解决文本的重点,时间的限制,教师问题必须更有针对性,能够弥补前面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所忽略的文本精华。(3)课堂提问要由简到难。课堂教学讲究循序渐进,问题由简到难,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如《祝福》教学,让学生分析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计的方式。为此,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想想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鲁四老爷、四婶、生活在鲁镇的人)除了人为因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造成祥林嫂的惨死?(社会原因)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鲁镇?(让学生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如教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文,我提出一个问题: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这两句话强调了信的重要,但是孔子又认为“言必信,行必果,铿铿然小人哉。”该如何理解呢?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大,学生探究思考的空间也就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方法的教学,也就是把如何找来手续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例如,《同义词辨析》专题复习,我并不着重向学生讲试题,而是推荐方法让学生试着去辨析,摸索中,学生也就掌握了方法。

四、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重在巩固知识,课外练习重在拓展,语文学科的课外练习要以读、写为主,选择设计时要以拓展阅读面,提高写作水平作为目标,如教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论语》选段,我要求以孔子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一题目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程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还可以提醒学生利用教材内容作为写作的素材。

五、调控课堂教学,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出现部分同学浑水摸鱼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控班能力,能够与学生互动良好,参与学生的合作探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另外,教师想要发挥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要求教师独立研读教材、要求教师能够倾听学生并迅速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和引导,要求教师能设计各种有效的情景,要求教师能设计合理、针对性强的练习。教师要尊重学生,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才能不断思考,教学资源才会丰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 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黄子萍  

学校:泉州市惠安崇武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