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栋: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4/12/8 16:20:22
摘要:圈点批注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要提倡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圈点批注的积极性,并通过督促检查,使其形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关键词:圈点批注 方法 条件 积极性
现代的教育应该是本着以发展学生个性,特别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种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指导,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去代替学生的切身体会,而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去吸取、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
参加泉州市十二五规划《新课程语文课堂特征教学实践成果推广研究》课题活动后,感想颇多。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就是“动笔墨”读书的一种比较常用方法。古人读书从小要求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稍大些时候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宋朝著名的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各样的记号,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徐特立先生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的毛笔,在书上勾勾圈圈,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毛泽东主席深受他的影响,读过的书页上也总是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文字。许多古今名人运用这种方法读书受益匪浅。
可是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却丢失了这个传统,学生读过的书上除了摘抄老师的笔记,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更谈不上留下思想的痕迹。阅读文章停留于文字的表面,不能直抵文本意蕴深处,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自主阅读,体悟深思,学会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下面是我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是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外,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把握文本的深刻内涵。经常空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去圈圈写写,而不是我们一味满堂讲或满堂问,用紧张的学习节奏把学生指挥得一刻不停,而是应该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并且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了,而教师这个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引路人,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的一个助手,一个牵引者,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产生困惑时,我们还要给学生一些点拨、提示,帮助学生打开新的思路,让学生树立起自主阅读、圈点批注的自信心。比如:一次上九年级(下)阅读课魏志远的《小男孩》,我就尝试着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自品自悟而自得。教学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梗概,练习快速捕捉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再逐段速读,理清文章层次,后放慢速度,划出文章重点词句,而后反复品读。整节课大多采用默读的形式,为的是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给学生静心读书的阅读环境。到了第二课时,先给足时间让学生逐段抓住文章的细节和重点词句品读自悟,再让学生圈点评注,然后才交流。这样,前二十分钟形成了一个安静的阅读氛围,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静思默想,课堂上还能不时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的滑动的声音。许多孩子通过亲自动笔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思。也正是因为学生忙于品读自悟,我们才可以从一言堂的繁忙中抽出身来去巡堂视察,去了解情况,才能在静读中捕捉新生成的东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切入口。阅读交流开始了,第一个是班长:文章采用第三人称,不动声色地、客观地叙述。本文作者没有按一般文章的写法,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流露在纸面上,而是将这种同情藏在故事背后,不作渲染和抒情。找班长第一个发言是想让她带个好头。之后许多同学都发了言,他们或品词或析句,或是我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思想,或者抓住一句话反复诵读。交流的过程有的从词到句,有的从内容到中心,有的从修辞到写法,有的从人物的语言到行动到品质,有的从品读到背诵,应该说学习是主动而愉悦的,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是比较合理的。是的,言为心声,读书面语言,何须老师大讲特讲?只须精讲巧点拨,再加上给足自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和文本接触,品读自悟就可以了。
其次,要不断激发学生圈点批注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多是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采用灌输式或串讲串问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主权,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把培养目标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祖国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归根到底只能源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积极实践,无论教师怎么教,学生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实践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提供更广阔天地。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课堂巡视中发现学生恰当的见解、精彩的批注时,应大力予以表扬,并可以当即把书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把批注朗读给同学听,以此来提高大家的批注热情和评点水平。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他们的思维习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纯在差异,所以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圈点批注。我们得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极力发现学生批注阅读中的闪光点,特别是能力弱的学生阅读的闪光之处,进行及时的赞扬与鼓励,从而使圈点批注式阅读开展得越来越好。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关注的应是阅读过程,而非结果,关注的应是学生的进步,而非成绩,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作者:陈伟栋
学校:泉州市省永春玉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