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李丰胜:浅谈分解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4/12/9 10:48:35

 

在体育课或美术课上经常运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如教授广播体操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先把整个动作分成几个部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降低难度,学生易学,易掌握,容易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

目前许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大多重视整体训练,而轻视或忽视局部的分解训练。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进行讲评后,往往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项分解训练,仍然进行全文训练,结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实作文教学也可运用分解教学法。一篇文章的写作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剪材、篇章结构、语言润色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运用分解教学法,把这些写作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化难为易、由浅入深,进行训练,做到各个击破,那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应该不是一件难事。每一点知识、技能训练好了,整篇文章质量肯定也不错。正如一个人各个器官是健康的,这个人肯定也是健康的,充满朝气的。同时运用分解教学法也会丰富作文教学的手段,避免长期以来全文训练的枯燥、单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分解教学法呢?

一、把作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安排

这是分解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分类要注意科学、合理,要考虑到各环节在完整教学中的位置,注意前后训练的有机联系。如记叙文训练,文体上分为简单的记叙文、复杂记叙文、记人记叙文、记事记叙文,进行训练。手法训练分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选材、结构、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一个个知识点进行练习,逐条到位。议论文训练,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叙议如何结合,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进行分类,逐一训练。 

二、安排适当的写作教学顺序

有序才有效。人们对知识、规律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因此对作文教学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有序的分解训练可以改变以往写作无序、随意、临时应付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安排顺序要恰当,重点、难点要突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解教学法,一般不是根据动作技术组成部分的先后进行的,而是先从技术的主要环节开始,然后再进行次要环节的教学。例如,短跑技术的分解教学顺序是先教主要环节途中跑技术,然后再教次要环节起跑、加速跑、终点冲刺跑等技术。作文教学与此同理。以文体训练为例,我们可以尝试从文体规范角度构建高中作文的文体训练体系,进行序列化指导。高中阶段要训练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创新文体(如故事新编、书信体、新闻报告体)等,其中,记叙文和议论文应该是训练的重点,其它的文体是应该熟悉、了解、把握的。据此,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将高一年训练重点定在记叙类文体,将高二年训练重点确定在议论类文体,同时了解创新文体。记叙文训练,高一上学期侧重于宏观上的认识,如文章的立意、审题、谋篇布局等问题;高一下学期则侧重于微观上的指导,涉及选材、剪材、描写方法、语言等具体流程的操作。议论文训练,可安排整体到局部的训练顺序,高二上学期从整体入手,高二下学期从局部入手。这样,先整体感悟、认识文体特征,搭起文章的骨架,然后把文章的各个零部件打磨好,由宏观指导走向微观的规范,使学生对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由初步了解到熟悉掌握,最后到运用自如。高三阶段则侧重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反复熟练运用,同时兼顾高考应试方面的技术性指导。

三、分解教学法要与整体教学法互相配合运用

作文分解教学法是通过各项知识技能的训练,加快掌握写作的知识技能,达到高质量的完成全文写作的目的。由于分解教学法是完成局部的教学任务,即完成每种文体中的若干个关键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划分的训练点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注意各个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为掌握全文的写作服务。分解教学法与整体教学法不是孤立、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两者配合得不好会给掌握写作的知识、技能带来困难,削弱教学效果。它们可以灵活交替结合运用。分解教学进行一阶段后,安排一两次整体训练。根据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应抓住各种文体写作知识技能的关键和主要环节进行分解教学,然后把各项知识、技能串联起来,进行完整的文体写作教学。整体训练后,发现某项知识或技能,达不到要求甚至出现错误,可再通过分解教学来解决,然后再进行全文整体训练教学来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提高写作水平。这两种教学法的方式是,整体——分解——再整体——再分解——再整体。例如议论文写作教学,可以先运用整体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全文写作,从中发现学生作文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解教学。之后,再进行全文整体训练,直至达到要求为止。这样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从整体到分解,又从分解到整体,反复训练,势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解教学

分解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进行分解教学,在分解教学中要做到准、细、精。如高一年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对简单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作应该不存在问题,而且理解能力相对较强,就应该重点训练复杂的记叙文,重点训练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重点进行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知识、技能,学会其方法、要求,明确每个写作的知识技能在全文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分解教学法,要根据文体写作的难易程度、学生水平、接受能力和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来确定。  

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训练

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艺术手段,把分解出来的写作知识、技能、重点、难点,设计些诱导、辅助和专门性练习内容进行教学训练,如仿写、补写、给素材写作、病文修改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用两节课,也可以用一节课,甚至用二十分钟。训练可以课内进行,也可以课外进行。这样既能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又能丰富练习内容、手段,避免作文教学的单调、枯燥,给作文教学注入生机,带来新鲜的气息,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作者:李丰胜

学校:宁德市霞浦一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