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鸿:文本阅读与作文教学相长
发布时间:2014/12/9 14:17:42
语言是一篇文章存在的载体,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尺。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用于考场作文,该是“言之无文,难得高分。”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给阅卷老师看的是“漆黑一片”,理所当然的被打入低分档。那些文采飞扬、摇曳多姿的作文,展现给阅卷老师是“月亮”和“群星”,理当人见人爱。如何教会学生寻找装扮点缀作文语言的方法?文本是作文教学最直接、最实用、最有效的素材,那又如何通过寻找借鉴文本中扮靓语言的方法?笔者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一)加修饰成分,使语言描写生动细腻
文本链接: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老舍《济南的冬天》) 。这段话中“花衣”、“肌肤”、“阳光”三个名词,加上“带水纹的”、“更美丽”、“微黄的”等修饰词语,使薄雪下小山的景色更加优美。
方法点拨:简单句子只需具备主、谓、宾等主干部分即可,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味同嚼蜡。如能根据上下语境,在适当的位置加上合适修饰词语,会让句子更美,更加有意义。如:早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在树上(婉转地)鸣叫。加上“明媚的”和“柔柔地”“ 轻盈的”“ 婉转地”等修饰辞语,使句子更显得丰满具体,生动灵活。
(二)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
文本链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语言富有表现力。
方法点拨:修辞手法如同点睛之笔,点到哪里,哪里的语言就美起来。修辞手法的运用,既能保证外观的漂亮,又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说明力,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使文章生动形象,情绪激昂,气势磅礴。如:对“她笑了”进行修饰,“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善用比喻修辞,用花和月牙描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语言自然变得富有表现力了。
(三)引用诗文,使语言文采飞扬
文本链接: 这个方法的例子可否选择朱自清《春》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引用诗句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同时句子显得更有文采。方法点拨:中华的诗文丰富多彩,文质兼美,在写作过程中如能将学习过的诗文,在恰当的语言环境加以引用,会使文章内涵更丰富,语言更有文采。如: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似火,出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波。引用诗文来描写春天,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富有文采。
(四)锤炼叠音词,使语言富有音律美
文本链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偷偷地”、“嫩嫩的”、“ 绿绿的”为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方法点拨: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让语言形象生动,用词要精心锤炼。而精心锤炼叠音词,能增强句子的音律美。如“又下雨了,到黄昏,点点滴滴。走在校园里,蒙蒙的雨雾弥漫,空气湿漉漉的,连心情都是湿漉漉的。”这个句子采用了几个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律美,显得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五)锤炼成语以及四字短语,使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
文本链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 。成语及四字短语的使用,提高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度。
方法点拨:成语及四字短语,学生从小学就经常接触,并且有一定的积累,在习作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既能增强作文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又扮靓作文语言。如“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六)综合表达,让语言多一份精彩
文本链接:“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白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茹志娟《百合花》) 。在描写中加入抒情,寄寓崇敬之情,使语言有血有肉,表达丰富精彩。
方法点拨: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基本的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文常用的是前三种。写好记叙文,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情感,然后根据自己的情感选材料,再加以细微的描写,在必要的地方画龙点睛地穿插一点议论。对任何一篇记叙文而言,叙述是骨架,描写是血肉,而抒情与议论则是灵魂,这四者是缺一不可的。总之,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使我们笔下的文字显得生动活泼、启人深思。如:今天早上,语文老师来上课,课前发下10多张综合试卷。看着一抽屉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的劝告,我头痛得很。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记叙+抒情)
作文语言如同作文的“外衣”,如果拥有了精彩而美丽的语言,如同给作文披上美丽的“外衣”,定会光彩照人,生动活泼。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懂得向文本要素材,要方向,在文本阅读时学习扮“靓”作文语言,并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定然使作文语言“美”起来,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高分。
作者:陈祥鸿
学校:泉州市南安市仑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