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远瑜 :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4/12/11 9:34:12

 

摘要: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需要,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但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了解教学媒体特点、学生的学习特征及语文学科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让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学生自主性   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不是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效果就越好,而应该根据教学媒体特点、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而本文就这两种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在信息环境下进行中学语文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课件形式重于内涵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在制作和选择课件的过程中,常常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那就是在课件形式设计上投入大量精力,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处理。课件的精美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过于精细、华丽的课件却有着极大副作用,那就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曾经在上一堂多媒体语言修辞课的时候,制作了一个有动画小图标的课件,且每一张幻灯片的切换都配上紧急刹车、玻璃碎等较为夸张的声响。学生当时的课堂表现比较热烈,情绪也较高,但是显然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课件上的动画吸引走了,课后作业反馈结果也显示学生那堂课课内知识吸收效果并没有好于其他堂课。所以,课件形式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语文课件制作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本出发点。

(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功能误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教学媒体是指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常见的教学媒体有课本、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唱片、录像带、影片、投影仪、电视等视听媒体,还有计算机和网络等综合类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教学媒体使用渐少,而各种视听媒体和综合类媒体被大量使用。

然而,多媒体的优势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常常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最常见的误用就是多媒体功能运用单一,很多时候电视、电脑和投影仪只是被用来取代黑板加粉笔的作用。在多媒体课堂上,我们仍看到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地讲授课文,课堂模式走的是传统教学老路。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结果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仍得不到较好体现。另一多媒体功能误用情况是课件承载过大信息量,传递过多教学资源。在上《汉家寨》这篇课文时,我曾制作过一个长达四十页课件,内容包括导入、背景介绍、作者介绍、文本分析、鉴赏品味、写作特点、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每页都排满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后来学生反馈,老师鼠标点得太快,课件上内容太多,记不住,也无法专心看书本上的课文内容。由此可见,课件过大的文字承载量,常让学生目不暇接,过目即忘,也来不及做好课堂笔记,并没有起到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也曾听过一堂《雨霖铃》的多媒体课,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综合媒体向我们展示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当教师展示完课件,师生早已没了发挥的余地。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常犯同样的错误。运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反而少了,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模糊了,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早已背道而驰。

(三)、网络教学中讨论流于形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网络教学应属于较多媒体教学更为先进的一种课堂形式。它给予学生更高的自由度。在网络教学中小组讨论是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课堂形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且形式僵硬、缺乏生气,老师忙于设计交流讨论的网络平台,而学生更多地是以一种好玩新鲜的心态对待这种新的课堂形式,他们并没有认真地深入思考需要讨论的问题。寻根究底还是因为我们在网络教学中重形式甚于内容,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对讨论内容的精心设置。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

(一)、了解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改变“白”加“黑”的单一语文教学模式,图文声像并茂,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多角度的调动。

2.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有效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明白文学源于生活。

3.信息量、大容量性,延展了教学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了解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才能明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才不会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

(二)、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比如读一些带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可选用能提供某些情境的媒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景象的想象。以《故都的秋》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故都秋天的意境,可以在ppt中插入“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胜果”这样几张图片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后,进行口头表达。而一些侧重朗读训练的文章,比如古诗,则应选择发音标准的配乐音频,并让学生跟读,过于直观的动画,过多的图片展示反而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挤掉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文言文教学则适宜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课文朗读可以选择较好音频,而字词翻译仍需要教师更多的讲解,重点字词用“粉笔加黑板”这样的传统媒体,也是有必要的。在多媒体运用中只有与教学需要相结合,发挥各自特点,才能体现运用媒体的意义。

2.注意多媒体课件内容宜简不宜繁

关于多媒体课件内容过繁的危害,前面已有提及。这边要说的是,课件的运用要能体现多媒体的先进性与学生的自主性。多媒体的先进性并不体现在图文声像多种教学资源并用上,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选择对学生理解该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教学资源进行传递。此外,课件承载的教学内容宜精不宜多,一堂课的课件张数控制在十张左右为宜,字体设计不宜过小,尽量让学生一目了然。最后,在思考题的设计上,多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有效讨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网络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地方。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对语文学科有一个更广阔的认识,又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言,并在交流中获得进步与成长。这些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力不从心之处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网络的最大作用,个人觉得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与网络教学的特点

周恩来总理曾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理论,我们同样可以在语文学科与网络知识中寻找共性与个性,做到求同存异。语文作为母语,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模糊性、文学性、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也就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有人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要条件就是学识渊博,而网络恰恰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网络上有古今中外的著作,有形形色色的人群,有体系完整的各种各类知识,有不计其数的文献资料。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内容广博的优点去满足语文学科的知识广博性的要求,抓住两者的共性,就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求知欲。同时,网络教学在形式上又具有灵活多样、新颖独特的个性,这一个性恰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然而,网络知识的无限延伸与有限的课堂时间是相矛盾的。个人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在进行课堂上的网络教学之前,可提前约一周的时间先把网页提供给学生自行浏览。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提前消化网页上丰富的资源,体现学习自主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将学习这一相对乏味的活动和上网联系起来,怎么说,也是让学生感到兴奋的一件事。

当然,还要注意的是,网络信息量过大容易损耗学生精力,造成学习疲劳,所以,我们制作网页时,宁简勿繁。在网络教学前,老师要做大量的资源筛选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服务,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如何美化网页上。

(二)、关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

开设有效的网络课程,老师还要关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尽可能利用提供的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要避免无关的、新颖的刺激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自控能力明显化,较小学生而言,更适宜进行网络教学。在情感方面,高中生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等特点。但一切外界因素只有学生愿意将之内化为自我调控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中要注意把握高中学生的特点,尽量采用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呈现方式,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网络环境下,保持自主性,这时候需要老师进行个别引导,让其更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

(三)、在中学语文网络教学中形成有效讨论

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习的五大基本任务,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重“写”轻“说” 的现象,“说”这一行为的主体常常是由教师来扮演。在网络教学中,引进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无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说”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在这里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科学分组,分组并非机械单一的分组,讨论也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分组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常分组时要考虑成员异质、男女搭配、小组人数、班级位置限制等因素,才能合理组合人员有效地进行小组协作。原则是男女搭配,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一般的搭配,前后桌同学搭配。二是合理设计讨论问题,这对于上网络课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才能引导课堂得出一个更有意义的结论。曾听过一堂对联公开课,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两道思考题:1.上联——安海土笋冻,试拟下联。2. 请学生以自己的名字拟“嵌名”联,提交小组讨论修改。(要求:三字中任选二字,姓名只两个字的就用姓与名,可以用同音字替代;位置也可以不对应。但上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个人觉得这两道题的设计都能以学生为出发点,选择的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要求具体详细,充分体现了开课教师的用心。

(四)在网络教学中体现个别教学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不同要求,所以网络教学可以让个别教学在课堂上得到实现。各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在网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如在上述那堂对联的网络公开课中,学生可以在讨论区,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写出来的嵌名联,能很快地在比较中看出差距,学习能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效果甚好。此外,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水平出发,选择相应程度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不同个体的同时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帮助个别学生找出差距,给以适当的课堂指导,及在网络上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信息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乐趣,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好发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丁昌志,张淑红,丁昌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2.何克抗,马宁.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3.张玉敏.语文教学的网络化.

4. 彭军.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武汉化工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002.12.

5.王富霞.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0期,2011.

 

 

作者:吴远瑜

学校: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