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俞裕清 :浅谈农村学校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4/12/11 10:59:37

 

摘要:针对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能力差的现象,我们必须加大学生积累的教育教学,并加强说写训练,在快乐中使学生的写文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  积累    训练    作品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能力很差。针对这个现象,引发我们去思考它的根本原因,以及怎样改变这个不良现象。以期广大师生能达成共识,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一 、分析现状,究其原因

农村中学学生可谓良莠不齐,两级分化严重,后进生占了相当部分。他们在作文时望着考卷发呆、犯傻,脑子一片空白,即使写了,也是扣题不准,重点不突出,行文干涩,干瘪乏味,而考试时也是多么渴望写出洋洋洒洒的动人心弦的文章。结果成绩可想而知,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

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没有米怎能炊出饭,没有积累哪能写出好文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毛泽东诗词令人耳熟能详,除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外,与他在文学方面的长期积累密不可分,少年时他不惜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去借书阅读,后来,他的床边始终堆满了各类书籍。作家冰心作品文质兼美,她少年时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名著和国外优秀作品,这都为她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见,一种能力的形成,与厚实的积累密不可分,而作文能力与平时的作文方面的积累更是紧密相连。

二、广泛积累,勤奋成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面对后进生积累的缺乏,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努力呢?

(一)加大重视积累的教育,加强监督力度

在思想上对后进生要做深入的动员,以古今关于积累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去启迪开导他们,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去引导感染他们,以身边的因勤于积累而语文能力强的同学或老师作为典范,令他们学习模仿。我们只有不断反复地给他们教育,点明积累的重要性,学生们才能在不知不觉中重视起积累来,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在“勤奋成才”教育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长期的自由涣散,使后进生形成了懒散的作风,为此必须对他们密切跟踪,发现没有及时完成积累作业,要求限期完成,长此以往,在不断领略到积累的乐趣后,形成完成作业的习惯,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积累语言,增添文章的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言文字是文章的物质外壳。好文章与一般文章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好文章的语言丰富、准确、生动、流畅。可见具备丰富的词汇积累,达到轻松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对提升作文能力是多么重要。为此,我的做法是:一是对每篇课文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它的音行义,并且每节课对生字词加以小测,督促他们每天复习、识记、运用。二是每个单元字词要求学生互出题目,互相完成,互评分数,互相订正,达到彻底巩固。三是每人备有一本词语摘抄本,在课外阅读中,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好词好句,分类摘抄。同时为了将摘抄的化为自己的语言,还要求他们在早读课、自习课上加以复习巩固。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作文时就能够信手拈来,词随意遣,应用自如了。

(三)突出课堂上的积累训练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能对学生写作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一个陌生字词的音、形、义结合了现实进行精彩解析、区别和运用;成语故事或者妙趣横生的成语接龙;对联比赛;诗歌活用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前十分钟的生动的故事会,或激情的演讲,或抑扬顿挫的美文朗诵,都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课文学习中,一些生动或精辟的语句,或精彩的语段,加以恰当地学习,都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课文的整体感知、篇章结构、中心展现等,在探究中获得启迪。在课堂上,教师妙语连珠,或优美语言的导入,或精彩的情境描绘,或独到的见解,或相关的典故补充……所有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获得了日积月累,并且在不断地被激发的语文兴趣中,重视起语文的积累来。另外,一些精彩的段落、篇章要求学生记诵,做到积累。

(四)广泛听读,厚积薄发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用成语“学富五车”来形容才高八斗的人,可见要想在考场下笔千言,就必须广泛阅读。

除了课文学习外,还应重视学生的课外积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可以给不同年级学生推荐阅读相应的古典诗文、中外文学名著、现当代名家作品、历史读物、自然科学读物等。对于作品中的生字、精彩文句要注意通过查工具书、摘抄或背诵把它记在脑中(特别是要提倡抄写记诵,毕竟“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这样通过广泛阅读,日积月累,增长了见识,对于阅读和写作上能够提高整体的感知能力;对于写作技法上能够受到潜移默化;在说和写中都可以运用到精彩文句。另外要倡导学生多看报刊杂志,注意精读与略读。多阅读健康的电子传播物,多倾听影视新闻,多记诵影视中精彩的解说、开幕词、或精辟的对话。

我还要求学生订阅《语文报》;并在班上置办了图书角;开设了阅读课:到图书馆借来自读课本,学生边读边做笔记;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书籍。这样,既保证了书源,又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

这样,在课外做到了多读、多听、多背、多记,就能广泛地积累,提高了语文素养。在写作时就能厚积薄发,下笔千言了。

(五)热爱生活,备一本日记本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反映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了。所以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要求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锻炼学生敏锐的感悟生活的能力。着意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城镇的高楼大厦、乡村的小桥流水与日新月异的变化;去感悟花草树木、明月清风、青山绿水;去聆听春燕回归的第一声吟唱,秋雁南去的最后的弹奏;去品味父亲的谆谆教诲,同学的亲切关怀,等等。并且关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品格的锻炼提升,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克服困难,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在拼搏磨练中提升品格,在碰撞感悟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感情。生活是一本意韵丰富的书,我们要不断采撷其中的喜怒哀乐,撷取富有深义的感人事情,捕捉一瞬即逝地灵感和顿悟,等等。为了化无形的书为有形的文字,我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本精美的日记本,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分类整理,时时加以翻阅熟记。

三、反复锤炼,碎铁成钢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有了以上作文素材的积累,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指导和锻炼了。

(一)说话训练

教师积极寻找能引发学生发言的话题,如课堂中,对有探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并要求积极组织语言加以发言;又如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小吃现象)加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对于课本中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都精心组织了课堂活动,如初中第五册要求的辩论活动,我组织学生对“学生是否可以上网”展开辩论,正反双方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激烈非凡,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口语表达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积累的热情、创新的热情,他们都渴望着下一次辩论的到来。

(二)写作训练

1、重视片断作文训练。对一位学生演讲的表情动作,一位同学认真打扫卫生的表现,老师鼓励的表情和眼神,甚至是一场雨等等都是写作的对象。再次可以看图写话,运用多媒体展现有启发性事情的图片,或精美的景物等。看到眼前感人的事情或美丽的景物,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当场写下来,并加以竞赛,学生的热情自然高涨。

2、限时作文和不限时作文相结合。针对每学期的大小作文任务,通过不限时作文延长了完成过程,使学生有了充分准备,给予了自我提升的时间。限时作文,提高了写作的效率,得到能力的锻炼。

(三)重视作文的指导

如果长久光写而不引导,就会出现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乱写一通的现象,所以相应的作文指导异常重要。如记叙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以叙述为主,缺乏了细节描写,此时我上了多媒体课,展现了一组细节描写的例子。如朱自清《背影》的细节描写。通过学习,学生深刻认识到了细节描写的作用,此后作文,学生都能够在关键细节上运用准确的词语刻画了。

四、趣味盎然,品尝成功

(一)评改中获得“增知”的喜悦

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并赞美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再用恰当的语言提出希望,并且认真评讲作文中得失、利弊、成败。这样学生在获得别人肯定的同时,又增长了作文的知识,达到了“乐中学”的目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通过集体评改,结对子互改,比较互改和自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这样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见识的增加,认识的提高,不断修改,每改一次作文就会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二)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1、课前三分钟的演讲,除了美文欣赏外,还定时进行自我作品展示,学生将近期关于日常生活(特别是校园生活)的作品进行有感情朗读,这些作品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博得了阵阵的掌声。

2、将学生的成功之作、进步之作加以展现,或张贴或朗读。比如期中考试作文《微笑》,一位后进生写了自己一次考试获得高分,渴望得到爷爷曾经有过的微笑,可事与愿违,在沮丧之中偶然听到爷爷在打给学生父母电话时发狂的笑声:“是呀,考得很好,我就知道孙女是好样的!”接下来写自己的眼泪。我将这篇写得一波三折的作文在班上朗读,大家都被感动了,都对这位后进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三)积极参赛,踊跃投稿

在我的鼓励和组织下,学生的习作几乎在每期校文学社《心泉》上发表,并且时有学生的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获得一、二等奖若干名。这些成绩都加以表扬和张贴奖状,极大鼓舞了学生创作的激情。

学生经过“积累、锻炼、提升”的三个阶段,相信他们的作文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一分钟,我和大家共勉,并力求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2005

2、《作文词典》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8. 09

3、《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05

4、《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12. 11 

 

作者:俞裕清  

 学校:福清元载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