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潘南平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法

发布时间:2014/12/14 15:49:29

 

摘要:新课导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精美的新课导入艺术,像磁石深深把学生吸引住,像金匙悄然开启学生心扇。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十分讲究新课导入艺术,采用复习导入法、设问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电教导入法等,从而谱出精美的“前奏”,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法 设问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 电教导入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它关系到一节新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精美的新课导入艺术,像磁石深深把学生吸引住,像金匙悄然开启学生心扇。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十分讲究新课导入艺术,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创造性导入新课,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于漪语),扣住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讲究语文新课导入方法,精心设计导语,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每堂语文课的开头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大教育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语文课开始时,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扫平学习新课的障碍,有利于新课教学地顺利开展。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

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背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这一首古诗吗?”同学们齐声说:“记得!”然后师生共同朗诵这首古诗——慈母手中线牵动着母子两颗心,成为歌颂母爱的佳句。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简要交代作者。(交代时讲明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进步的传统的知识分子。)

这样,通过复习,以旧知识为依托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教好学习新课铺平道路。

二、设问导入法

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好方法,而兴趣是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所以,在设问教学中,教师要用富有诱发性的语言拉开帷幕,设置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学生探索问题奥秘的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语文,乘着“爱学”、“乐学”之舟,愉快地到达“会学、学会”的彼岸,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白杨礼赞》这一课时,我先播放歌曲《小白杨》,然后提问学生:“《小白杨》这首歌曲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颗小小的白杨树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是!”我接着又提问学生:“《小白杨》这首歌旋律高亢优美的歌曲的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通过这样的提问,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上课伊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情境导入法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深情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想情操的共鸣,为更好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铁骑兵》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就播放《小兵张嘎》片段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概括剧情,教师进行归纳:剧中小兵张嘎机智地燃放鞭炮,让敌人误认为是八路军部队来了,结果俘虏了大量敌军。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智擒敌人的故事。剧中勇敢、机智的张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少年时代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铁骑兵》也发生在抗日年代,写的也是抗日故事。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了解这一个抗日的故事吧!”

这样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而且使学生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四、故事导入法

爱听讲故事是学生的天性。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无不与语文教材的内容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因此,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讲故事投其所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要凶啊!”接着我又对学生说:“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这样的导入颇具匠心,可谓是“课伊始,趣亦生。”采用“讲故事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为主题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五、电教导入法

电化教学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等传递和加工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语文课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不仅具有知识性、工具性,而且具有形象性。一篇课文的内容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具体的形象和图景,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就必须把知识的传授寓于形象的情景之中。电化教学正是融教育与优美的艺术、知识与浓厚的趣味于一体,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最佳手段,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想,产生共鸣,“未入其文,先动其情”,诱发他们进入新课的教学情境。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巧妙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我充分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开国大典》这部电影描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的情况,新中国的一代开国元勋们站在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神情庄重地亲手按下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在这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时刻,毛泽东主席用响亮的声音面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一个多么神圣庄重的场面啊!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它展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这是一个开创者和缔造者的形象,它是一个伟人的形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电影文学《开国大典》(节选)却从生活的多个角度,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他同样具有令人感动的魅力。”

这样,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不仅手段较新,而且能省时省力,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由于电化教学能变“死”为“活”,变“静”为“动”,声、色、画、乐、视集为一体,图文并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更好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新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却必须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方法要新颖,语言要精当,要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具有吸引力。这要教师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思维的触发点,这样才能谱出精美的“前奏”,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①黄本荣 《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 《语文教学通讯》 2008.2B

②宁鸿彬《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宁鸿彬文选》漓江出版社 1997.9

③梁燕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通讯》 2008.3B

④于漪《谈谈课堂设计》《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

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

⑥《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 李玉平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3

 

 

作者:潘南平

学校:泉州市南安市乐峰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