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龙:如何优化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结构
发布时间:2014/12/14 16:04:14
摘要: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是颇受重视的。然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依然是课堂教学模式死板、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结构,教学现状才能有很大的改观。那么,如何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上优化语文教学课堂结构?本文针对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结构的优化做出一点有益思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学习动力;多媒体
一、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参照
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农村语文课堂所缺乏的,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死板的、毫无新意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很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假如有了这样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模式有所思考、改进,最终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农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
农村中学生情况复杂也是当前教学的现状之一。农村中学生家庭大多困难,且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困生多且转化难度大。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而这些问题往往都不是由他们的智力因素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魅力、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三)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这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现状之一,也是亟需改善的。首先,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以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不足,这导致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感到吃力。其次,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教师的思维眼界有局限性。最后,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和方法。
二、优化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结构的措施和方法
(一)精讲多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这是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不可忽视的一步。“精讲 ”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内容和形式,并提高练的效率。要求老师既能体现教学要求,又能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如对较深的知识可运用讲述法,对较难的词语可运用串讲法,在加深理解和品味时可运用朗读指导等。[2]在语文教学中,“多练”是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从事阅读、表达等活动,使他们在获得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练就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这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质所决定的: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全凭教师讲解,也不能单靠对知识术语的记诵,非依靠“多练”不可。这也是中学阶段发展学生智力所必需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更非依靠“多练”不可。练的方式多种多样。综合性的书面作文、口头作文是练,其它像朗读、默读、听写、答问、查字典、抄词语等也是练。“多练”既包括一定的数量要求,也包括一定的质量要求,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以求切实地培养技能,发展智力。“讲”,要避免一味地说教、泛泛而谈,重点是要讲得精、容易让学生吸收理解;“练”也不是提倡“题海战术”,它是“讲”的辅助,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的知识。在课堂上把握好精讲多练的度,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讲授新知识,可先讲后练;如果是从旧知引入新知,可先练后讲。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来演讲练
这是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的本质和精华。陶行之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而主体的发展主要源于学生的实践活动。[3]传统教学活动多以“知识的传授——接受”为主要任务。极力追求“教等于学”的教学效果。这种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是无法达到“学大于教”的教学境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因此,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来演讲练,学生才能获得主动、自由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目的是多元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胆识。而在课堂上能组织学生活动,无疑可以锻炼你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
(三)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优化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结构的方法和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很难自己主动去接受这些新知识。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只有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而多媒体从视觉、听觉各方面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既要注重文化意蕴,让学生在精神上成人,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4]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任务艰巨而重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拓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昝西美.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1:224+228.
[2]曾志勇.论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创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14-15.
[3]谢先国.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2)
[4]李静静.当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陈必龙
学校:三明市尤溪县管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