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心芳:展示个性才华的课堂是幸福课堂
发布时间:2014/12/14 16:25:38
摘要:每一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才华优势;一个富有才华的语文老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资源;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更是老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四、要想学生出彩,老师必须先出彩;五、用思想撞击课堂,用才华打动学生。
关键词:个性特点、才华优势、教学机智、才情魅力、文品、教品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回眸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对幸福的感悟就像身后的那一串脚印,深深浅浅,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
人言:“经师易获,人师难遭”,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个性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就是以自己的全部人格及个性才华来影响学生的。所以,我深悟,施展个性才华的课堂是幸福课堂。
课堂上,教学仪态丰采动人,教学语言生动丰富,教学方法新颖别致,教学组织匠心独运,这些专业业务,这些精神美感,都烙刻着每个教师的创造性,而这种业务和美感又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即个性才华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坚实的基础。
一、每一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才华优势
老师也是普通人,同样拥有普通人的性格特点,或温文尔雅,或沉着冷静,或激情四射,或朴实真诚;而每一学科的老师又有着自己学科的才华优势,比如,英语老师的流利口语,数学老师的严密推理,历史老师的深厚积淀,音乐老师的动听歌喉,……在这里,我就专门谈谈我们语文老师的个性才华。
二、一个富有才华的语文老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资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自如地行走于语文课堂,以下三样必不可少: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纸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比如,有的老师以他行云流水的板书,让学生们徜徉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中,油然而生如痴如醉的幸福感;再比如,有的老师以她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随时随刻让学生幸福地感受着祖国语言的节奏美和内涵性;还有熟知福州风土人情的某些老师,他的课堂,普通话和地方方言交织“双语教学”,学生深感作为福州人的兴趣和幸福……所以说,我们每一个各富才华的语文老师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好最直接的资源。
在把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到二甲的同时;在自己的书写得到“飘逸大方” 的评价的同时;在时不时利用博客或QQ空间发表一些或长或短文章的同时;我做的最多的一点是,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涉及面极广。因为中学语文课是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课,课堂内容广博,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语文教师要想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甚至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家,就必须让自己的知识视野,远远开阔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这样,才可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那么,自身的个性才华如何在教学中施展呢?
三、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更是老师施展才华的舞台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活动,更要多一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增长智慧。我们福州八中的学生,有着活泼的个性,有着多向的思维,在他们的课堂中,必然会有很多生成,必然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敏锐地捕捉信息,适时地抓住契机,自然地引导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上来,这就是教师施展自身才华和魅力的时候了。记得有一次,学生们调皮地把他们班主任的名字“国伟”改为“国猥”,我知道以后,刚好那天在课堂上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看似不经意间把话题从徐志摩转到林徽因再转到梁思成,最后落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上,为学生们背诵了其中的一段,特别指出这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然后说:“照这种思路,你们班主任就应该是……”我还没说完,学生就抢着说:“少年伟则国伟。”于是,我就顺其自然地肯定了这个名字的深刻内涵,以及所寄托着的父母亲的美好愿望,希望孩子们要学会尊重他人。想必孩子们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因为在后来的一节探究课,我给孩子们介绍“对联”的相关知识,在互动环节中,他们给我出个上联,就是这句“少年伟则国伟”,还要求我用身边老师同学的名字来对下联,我倒是很快就对出下联“老者雄为万雄”,用了我们段长的大名,赢得学生们一片掌声,接着,我让学生们来个横批,他们兴致大增,很快就有孩子说了一个“心芳开颜”,用了语文老师和化学老师的名字,我表扬他们思路通畅,这个横批的意义也很好,“心灵芬芳喜笑颜开”,但是,显得清新婉约,和上下联的“雄伟”意境不符。然后我用在场两个学生的名字来了个横批“正阳必捷”,让学生享受到被重视的幸福感的同时,更牢牢记住了对联也要讲求意境的特点。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方塔纳认为:有一种决定性的,我们必须予以注目的教师心理品质,这就是“灵活性”,它是一种使教学方法既适应于学科特点又适合于所教学生的能力。我把这种“灵活性”,理解为一种教学机智。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理顺自己的教学思路,并调整教育表达方式,从而把握学生的适时心理,进行机智而合理的教育教学。
在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在文字方面有什么需求,总是让我帮忙解决,我也乐于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比如,校运会口号,“百年文山,壮我三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既体现班级和学校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借用李白《行路难》的诗句表达雄心壮志。再如,高考倒计时需要一副联贴在班级,我又给他们写了“三载培樟老文山,六月折桂古蟾殿”,上联选取我校校园最突出的景观“樟树”,写出学生们在八中度过人生关键的三年时光;下联化用“蟾宫折桂”的典故,鼓励孩子们高考必胜。
在这样充满“灵活性”的教育舞台上,我们师生双方保持着一种良性的教学互动,在互动状态下让学生获得最大的知识信息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幸福。
四、要想学生出彩,老师必须先出彩
两年前,我带学生参观三坊七巷,流连忘返,静静品味。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把昨天的参观形成文字,学生们叫苦连天,说“原来幸福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800字的作文。”有个学生将我一军 :“老师,你也要写,因为你也去参观了。”为了鼓励他们,当时我就答应了,孩子们见我答应得爽快,又得寸进尺,说不能和他们一样写作,要有点难度。“这样吧,我采用诗词的形式来写。”于是,课堂上,孩子们奋笔疾书,我也诗兴大发。到下课铃响收作文的同时,我也向孩子们交出了六首词,吟颂给他们听,赢得他们的喝彩。更重要的是,有个叫王超逸的男孩,在第二天来上学的时候,交给我一篇千字古诗,说是受到我的词作的启迪,回家后创作了这首七言长诗。我就着他的思路,只是在平仄和用典方面指导他做了修改。后来,这首长诗获得福州市征文的特等奖,还汇集出版。这个孩子最终选择念文科,高二高三这两年,作文也多次被作为范文,还有文章发表在《读写》刊物上。
我不敢说,我影响了他的一生,但是,“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之安其学而亲其师;如果能够以自身的才情魅力为学生所摹仿;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模仿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学有所成,那么这种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伴随我一生。
五、用思想撞击课堂,用才华打动学生
教育家怀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的职业本身就责成我们应孜孜不倦地提高文化素养,充实知识储备。而语文教师更需要跟随人类文明的进程,穿越时空,放眼四海,关注生活,提升心怀。
我比较注重人文情怀——每个周末,必须安排一个单位时间,看寿山石、紫砂壶、书画展,品茶、赛茶,参加红酒沙龙、听色彩讲座,有什么剧目、音乐会在福州表演,哪怕是周杰伦演唱会,我都会想方设法弄到票,亲临现场。这么做的目的是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人类一切美的东西。然后把这些感受带到语文课,传达给我的学生们。平时听了一首好歌,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部好片,必定推荐给我的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欣赏的角度。比如,我建议学生看《海上钢琴师》,会特别交代他们关注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极端浪漫主义手法在影片中淋漓极致的发挥;在读了《山楂树之恋》后,我特意买了一本,在学生中传读,我叫他们体会朴实文字中的真情流露,说说让人流泪的几个情节;上课时,我播放新加坡歌手许美静的经典老歌《城里的月光》给学生听,提醒学生注意聆听两个过门处,如何用钢琴的点滴清脆和萨克斯的优雅忧伤,营造出痛苦离别所带来的思念的幸福感。……就这样,我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转化为我们语文课堂的教育资源,择其善者而悟之、而学之、而教之,用艺术作品带给我的思考和领悟,去启发去撞击学生的思想,也把美好生活带给我的幸福感与学生共享。
语文教师还需要具有文人的气质,还需要运用语言的魔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感受到语文的灵性湿润,从而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
时不时地,我会写一些文字,或是散文,或是随笔,偶尔写写诗,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体味、对人事的看法。课间或是课后,我会和我的学生分享这些小文章,读给他们听,或是让他们自己看,然后用一两句话来评论,发在空间或博客的文章,学生们读了以后直接给我回帖,跟帖的也很多,各抒己见,相当热情。这一切都让我体会到,语文教师凭借着文字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个性才华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把语文老师的个性才华称为“文品”;
文品高了,人品就高了;
人品高了,教品也就高了。
于是,幸福来敲门了……
作者:魏心芳
学校:福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