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郑明雯: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14/12/14 18:44:15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确立了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转变自己的思想,充分认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意义,领悟新课标精神,全面把握综合性学习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上好每一堂综合性学习课。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无疑为语文教学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新课程标准中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呈现出来的。它主要以语文学科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一)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实践活动,忽视语文的综合素养,即使偶有结合,也只是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内部,维度单一,视野狭窄,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渠道宽阔,它把语文课程带进了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使语文课程呈现出广阔而多维的空间。 

(二)在教学方法上,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自己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解答或将答案直接提供给学生,试想学生在同一种教学形式及学习方法下,听同样的课,抄同样的笔记,记同样的知识点,做同样的练习,考同样的题目,如何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监督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自愿组织学习小组,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 ,从而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形成自我张扬和自由创造的过程。

 尽管新课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无具体的方案、标准,再加上很多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综合性学习可有可无,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在实施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就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 大胆放手,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有了兴趣,就可激发出他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综合性学习集开放性、综合性于一身,正好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语文学习的空间。人教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材料,如《成长的烦恼》、《寻觅春天的踪迹》、《探索月球的奥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献给母亲的歌》等,均可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的形式、多种的渠道,自主搜集资料、整合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对每次学习活动的探究欲望与兴趣,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巧选形式,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好奇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巧选活动的形式,适当指导、点拨、协助帮忙,避免“一些尖子生的表演”,尽量做到让学生全程、全员、全面地参与活动,自主体验、促进发展。

1、开展小组竞赛,加强合作意识

 魏书生曾说过: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语文竞赛活动,这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小组合作的意识有极大作用。

在教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让小组成员课前分工收集古诗词的相关资料,再将他们积累的材料汇集成必答、抢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题型,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然后由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别出心裁品诗词”“声情并茂诵诗词”等活动。

在竞赛中,学生不仅清楚地了解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小组与小组的竞争意识,学习变得更有动力、更有冲劲,更重要的是还锻炼了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这些竞赛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怎能不喜爱语文呢?

2、展示才艺表演,焕发语文魅力

初中学生的表现欲较强,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增强自信和勇气,还可加深他们对活动主题的理解记忆,达到知识技能与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上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时,我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豫剧、京剧、越剧、黄梅戏、闽剧等不同剧种的经典唱段拼凑起来加以练唱。到了活动课那天,学生以推选或自荐的形式让唱功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做成一个戏曲经典选段大连唱的形式。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喝彩声。

表演的成功,激发了更多学生的表演欲望,使得个人才华得以更好地施展,同时又帮助其他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不同戏曲的风格迥异,达到真正触及我国戏文、戏曲故事、戏曲人物形象的语文内核,在课堂迸射出语文的生命魅力。

3、积极思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学生还具有好胜好强不服输的性格特点,适时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有助于激发他们潜在的各种能力。

在上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我也追星》时,其中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进行了“追星”辩论赛,辩论话题是“中学生追星的利与弊”。正方的观点是:中学生追星利大于弊,追星可以使中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因为明星是出类拔萃的,他们成才过程中的毅力值得很多人学习。反方的观点是:中学生追星弊大于利,因为中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旦追了星,很多人会不可自拔,从而荒废学业,追星不仅需要时间、金钱,还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正反方就“追星”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间有不少辩手用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发言踊跃,妙语连珠,台下其他同学也会在辩手辩论过程中提出某些疑问,如“反方,难道你没有自控能力吗?”等,气氛较活跃,思辨色彩浓,最后反方胜出。

经过正反方的唇枪舌战,学生们除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思维敏捷外,还对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有了更高一层的认识,从而达到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此种教学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重视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我愿学,我会学”,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缺少不了课堂的评价。作为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身份的教师不要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评价,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等。

适时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捕捉到成功的快感,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谈体会,说收获,思不足,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及他人,全面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四、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成果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自己已有知识进行的调整、提升或重新确立的过程和对新知识不断接受、理解、内化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物化,如将学生的调查报告、平常习作、读书笔记、资料搜集等汇总展示,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真诚倾听、思维碰撞的平台,也为学生的自评、互评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

如在上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到民间去采风》。教学前,教师可与学生讨论确定将综合性学习的探究重点放在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上。基本的目标定位为: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意识。

然后,布置任务要学生课余到家乡采风,了解“家乡(霞浦)的民俗文化”。因班上学生来自霞浦不同乡镇,这样做起活动来,一方面学生可以广泛搜集资料,了解霞浦各乡镇的民俗风情;另一方面,在合作交流时,每个学生在心灵上就会有所触动,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地方,增强每个人热爱家乡民俗文化,保护文化物质的意识。

课上,第一环节的主题是“霞浦风采”,要用导游的身份为游客介绍霞浦。我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让主持人将各组搜集的材料一一展示,只见他们有的从交通运输方面,有的从旅游观光方面,有的从风味小吃方面,有的从家乡土特产方面,有的从民俗趣闻方面,有的从文化教育方面,有的从节日习俗方面……看着他们各抒己见的情景,我只笑而不语,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去找寻其中的感悟。

第二环节的主题是”情暖霞浦”。首先以“家乡欢迎您”为话题由各小组自行决定展示成果的形式,看哪一组设计的家乡旅游广告语最有创意,然后由主持人负责将各小组上呈的资料进行筛选加工,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来了解“霞浦的民俗风情”,最后各组派代表说一段“祝福霞浦明天更美好”的话。

开始时,有部分同学怯场,但随着活动的推进,大家慢慢进入了自己的角色,那些平时比较腼腆的学生也变得大方起来。如在说家乡广告语时,某一男同学上台将自己在杨家溪拍摄的生活小照制成PPT进行展示,最后还很有感慨地用文言文《三峡》《与朱元思书》中所学的知识诵道:“海国桃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远方的朋友,杨家溪的人民欢迎你到这美丽的地方来做客!”

再如讲述“霞浦民俗风情”时,某一男生居然学着《吆喝》一文中吆喝词的写法,拉长了腔调:“哎,刚煎的沙江海蛎饼,又脆又嫩,包你吃得满嘴留香呦。”声音悠扬,再搭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赢得台下同学阵阵掌声,有更多的同学跃跃欲试。

成果展示课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于是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谁不说俺家乡好》。此次作文学生可谓文思泉涌,上交的数量也是空前最多的。

总之,这次采风活动课,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分享他人的成功与快乐,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虽然课改前进的脚步定会有重重的问题与困惑羁绊着,但我相信,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会披荆斩棘,继往开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更加焕发熠熠光辉。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版)

②2013年海西教育网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

 

作者:郑明雯

学校:宁德市霞浦一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