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平孙龙: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发布时间:2014/12/15 20:23:56

 

阅读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下面我就谈谈几点阅读方法的尝试。

一、教师导读,学生自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教学中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从而创立了教学中的“对话模式”,问答的形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的深入学习,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阅读,会使教学重点难以落实,完全采用教师的串讲,又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效甚微。教师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引发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答案,使学生的记忆深刻。

教师导读、学生自读需要制定与学生感知、理解文本的思维流程相一致的方法,使学生读有其乐,思有其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是朗读课文,框出新词生字,自查字典,词典解释。然后是辨明文体,审明题目的结构及意义。第三是发问,文本写了什么(思想内容)、怎样写(表现形式)以及为什么写(构思意图),并思考答案。最后是要对文本进行内容与形式等方面作出评论或评析。

以上这种阅读方法能不断激发和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养成自读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探究语言,注重积累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以及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我想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浅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会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会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

三、精心设疑,主动探究

设疑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选准文本精心设疑。设疑可抓住文本的主旨、线索、结构、人物评价、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可以抓住线索方面进行设疑:如有的人认为以“背影”为线索,有的人认为以“父子话别”的前因后果为线索。你认为正确的理解是怎样的呢?这样精心的设疑,犹如投石激浪,可以催化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动。提高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

教师的精心设疑,必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但这样还不够,还必须积极鼓励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动探究。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是文章流动的血脉,是阅读教学中智力活动的清泉。文学作品是利用语言结构中的意向因素创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生活是语言艺术的源泉。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利用图画、影视、幻灯、音乐、摄影、表情朗读和讲解,直接和间接地再现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协调工作,学生乐学,阅读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在教学《斑羚飞渡》时,由于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许多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一种是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徙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种方法是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本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注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同时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是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是层出不穷,有的说热衷自由,有的是追求刺激,有的说赏夜景,有的说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进入了情境,激发了情感,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以上仅是我在阅读教学中一些粗浅的体会。通过这些教学尝试,我进一步意识到:第一,阅读教学的实施,应注重平常的学习储备。在这一环节中,为了支持学生的主动积累,教师应尽可能把媒体选择、使用、控制的权利交给学生,以利学生广收各种有效信息资源,拓展事业。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胶着状态时,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以协作的态度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通过巧妙的点、拨、导、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第三,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文本。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探究的同时,应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脱离文本,不切世纪的穿凿附会倾向。总之,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习带来了教与学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必将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更大的活力。

 

 

作者:平孙龙  

学校:武夷山市朱子学校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