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菊 : 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4/12/16 9:31:36
摘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关键词: 高效 探究 情境 体验 构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语文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师抱怨课堂经常是一言堂。教师貌似很使劲地引导,但很多学生依然无动于衷。其实,如果在课堂中将问题的设置导入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是有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挖掘他们的潜力,创设一个 “多言”课堂。
一、 情境自由,学生敢 “多言”
尽量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创设情境,学生有话可说,就不愁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是我在课改中的第一个感受。
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自由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活跃”,而“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
在上朱自清的文章《春》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磁带领悟课文。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春天。学生脸上满是陶醉的神色,睁开眼睛就纷纷发言,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读得真好,我们没听够;有的说:我仿佛闻到了桃花、梨花、杏花的香味;有的说,我好像觉得春天来到了,土地十分松软,小草都悄悄钻了出来……还有的说,朱自清好像画了一幅画,这画上有风,有雨,有人,有小鸟,有花,有草……我趁热打铁,让两个或三个同学自由组合分工朗读课文,一比高低。学生非常热情,特别是平日里老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更是把手举得老高老高。接着谈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个学习不怎样的学生说:“朱自清一定是十分热爱春天的,不然,他不会把春天写得这么美好。你看,他说‘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如果他不热爱春天的话,听到鸟叫,他会说‘瞎叫啥?’”几句话逗得全班同学开怀大笑,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发言也更加踊跃了。
二、引导体验,学生想“多言”
语文课本里头的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的情感。如果能将课文要点抓住,就可能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经验实现很好的体验。学生有话要说,就不愁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是我在课改中的第二个感受。
“情感体验”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有了情感体验,学生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高级思维活动,进而主动学习。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学,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大部分就是能调动听众的情感,引导他们积极地与其一起体验。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当我上到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的散文《永久的悔》时,特别注意抓住主人公“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的身边。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的那么深刻、新鲜的悔。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的痛。然后我让学生结合切身经历谈谈对母亲的感情。一个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男同学眼含热泪,讲述了母亲的坎坷经历,表达了一个少年对母亲的同情和发自内心的热爱。他是这样描述:“我不能忘记妈妈那双粗糙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被岁月的车轮辗得结结实实,坑坑洼洼,失去了以往的柔软,但却正是这双手把我哺养成人,把我们的家料理得井井有条。我不十分清楚“伟大”是个什么样的概念,但现在我却明白,这词用在您身上是那样得恰当!
您从小在农村长大,却硬是把我送进城来读书,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还记得您送我进城的那个早晨,寒风凛冽,您亲自送我上车,靠近车窗我看见您大口大口地喘着气,那些呵出的水气在您面前似一道小屏障般凝结着……”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平日总喜欢奇装异服,经常爱在课上抬杠的女生。学了这篇文章后,她是这样忏悔:“我是一个性情活泼,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的女孩。这您一概了解。而您,遇事冲动。——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是我们都有的脾气,所以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就不顾后果地“开战”。但是,妈妈,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能站在您的角度体谅您了。以后,无论您说了什么话,我都会把它当成爱的絮语。因为我看到了您严厉后的真心,我甚至会这样来想:我是幸福的!我是一个有人管的孩子。”学生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有些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太好,可能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那一刻却动情地在叙说自己最真诚的感受。那时,我甚至觉得这一群全是好孩子,是一群孝顺懂事的好孩子。素质教育不是要求学生个个成才,但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这堂课可能有许多不足,但我认为这是一堂以情动人的、成功的语文课。因为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受到了最好的爱母亲的教育。
二、 善设问题,学生能“多言”
合理地设置有效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思维,学生就有话会说,就不愁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是我在课改中的第三个感受。
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有人曾打比方,把一只跳蚤放到一只玻璃杯里,它跳三下两下就能跳出来,如果你用一张纸盖在杯子上面,它跳了几下之后就再也不跳了。我想我们的学生与此类似,他们质疑、讨论、创新的热情很高,但有些不够自信的“潜力生”是需要我们的鼓励、支持、引导。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生生互动式学习,由于经历、知识、生活范围上相近,因此学生更容易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中接受教育。所以,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善教者,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表现自己。让学生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一步,思想禁锢得只习惯统问统答“是”或“不是”,是不足取的。
在这里我举《当代教育》中的一个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这是美国版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了精彩的“多言”课堂: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 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著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说着老师做昏倒状)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 ……
老师:好的,下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 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从这堂语文课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任何学生都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老师鼓励学生质疑,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合作探究让学生们有话会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排斥教师讲,而是主张教师“精要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地讲,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两者如何融洽地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上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一切参与活动,肯定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积极实践得出的一切结论,肯定赞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发现的行为和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动性,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有魅力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想我们如果能设置一个合理的空间,能兼顾全体学生,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巧妙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学生们就会有话敢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这样高效“多言”的课堂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余伟平
[2] 甘肃临泽曹庄 张丽红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 《当代教育》10期
作者:郑秋菊
学校:泉州市德化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