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琼娥:农村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4/12/16 13:19:44
当前农村的初中作文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学生既没丰富的词汇,又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生拼硬凑,造成写作教学的硬伤。总之,师生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多,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不高。那么,我们怎样进行初中作文的有效教学呢?
首先,制订作文教学计划。计划的制订既要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所定计划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实现。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必须具体。这些可参考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后边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制订。计划要具体、明确,教师对计划的实施要胸有成竹,给学生指明写作方向,计划还要及时灵活调整,适时补充,以期完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易到难,步入写作的殿堂,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
再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每个孩子都愿意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写作中从表现自我、展现自我入手,他们就会乐意主动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会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如喜欢玩游戏的学生把他感兴趣的游戏写得淋漓尽致;擅长打篮球的学生,能把这一项目描绘得极其精彩。追赶时鬓的女生能把她们钟情的服饰展示得美轮美奂。教师应尊重这些发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走入一个全新的写作天地。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快乐写作,他们的作文水平就能渐渐提高。
还有,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写作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这样的作文不能感动读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要想写好现实生活,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充分调动五官,同时运用,把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用到文中。为了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我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的家乡》,发现同学们写作的对象很不一样。对家乡民风感兴趣的写淳朴的农民;热爱自然的同学写秋天家乡的美景;喜欢水流的写了对故乡河流的怀恋……这次作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以自己熟悉的人、事为写作对象,大有话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还有,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材料。兴趣只是成功的一半,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材料,学生积累的这些材料和储存在大脑中,将会成为他们的终身营养。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由“厚积”到 “薄发”,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我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积累写作材料很重要。那么,积累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呢?
(1)积累书本上的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名言警句值得我们积累。我们从“卧薪尝胆”品味到了励精图治,从“凿壁偷光”领略了刻苦求学,从“拔苗助长”知道了规律的重要性,从唐诗宋词中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名言警句中体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从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2)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叶圣淘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儿童嬉闹,就想到“天真无邪”;看到汶川地震后的全国救援,就想到“团结”、“关爱”……同时,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周记、日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断,将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另外一点,激励学生大胆创新。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作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的翅膀扇动出新颖、生动的意象。
(1)立意创新
作文中要有求异思维,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主题。审题立意要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强调“意在笔先”,黄宗羲说:“每一刻,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在庸人思路共集之处剥去一层,从而确立新观点,新认识,做到平中见奇,常中出新。
(2)材料出新
这点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我们要鼓励学生能从平凡的人事中思索出新的感悟,要能够旧酒装新瓶。引导学生找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典故或成语故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把原作中的人物放到新的环境中,让人物按照自己固有的性格逻辑应对新事物新问题;或者试着把现代意识强加给历史人物,并让历史人物与自己对话,在新与旧的矛盾碰撞中表现主题,文章就会不入俗套。
(3)构思出巧
构思是文章的总体布局,它能全面检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在写作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练习,借助联想、想像在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同时,可引导学生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作文中可以采用对话、题记、书信、小小说、散文诗等形式来构思写作。
(4)语言创新
运用生动、新鲜的语言能使文章出色、升格。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我们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词语,可大词小用,可褒词贬用……同时,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生动。
还可以,不断丰富教学评价手段。为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评价手段。
(1)作文的评价可以分层批改,不论成绩如何,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可以得高分。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2)教师的作文评语应以激励为主。评语要体现激励功能,感情激励是学生向上的动力,学生作文中的每一进步、每一优点都应得到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写作,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3)让学生互批互改。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因此,实施作文讲评不能采用教师“包揽一切”的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互改,以便更快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薄弱环节,教师如果能从以上几方面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郑琼娥
学校:泉州市泉港区坝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