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源: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索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4/12/16 15:45:3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一、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不足
(一)模式比较单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农村初中基本上没摆脱这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课、活动作文课和单纯的作文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就显得单一,只在提高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例如:“这就是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有老师在组织教学这节课时,就定位在口头作文这样的语文活动课上,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介绍自己。其实,它还应该与第一单元很好的联系,体现以下内容:①珍视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②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会友好相处。③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自己,得体的推广自己。在七年级上册中还有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我爱我家”,课本设置了“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往往就上成了三选一的作文课,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是为了作文选择活动的主题,收集作文的素材。实际上,作文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除了作文,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在寻常事物的调查中体验生活的情蕴,感悟生活的乐趣。
(二)依赖课本行事
“语文皆生活”,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语文回归生活,综合性学习也是一样。农村有农村的生活,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根据实际,灵活处理,活用教材,从学习的效果出发,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编、拓展、完善。例如:在八年级下册中有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材要求学生走访科技人员,查阅有关网络、书籍,搜集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资料,关注最新的科技成果,给大家展示,这在农村初中是很难办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实际:“新技术之风吹到我们村”来编排这次综合性学习。可是,我们的有些教师总放心不下教材,唯教材是举。即使学生办不到的,也要让学生去瞎编乱造,在课堂上表演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这就完全背离了综合性学习的本质。所以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课本行事。
(三)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
作为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如: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落后,教学资源缺乏;住宿生多,学生很难找时间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忙于作业,没有精力搞综合性学习;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农村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差等等。因此,综合性学习课也就成了作文课,学校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查。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理念没有改变,还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有时也怕麻烦,懒于行事;或者认为离考试太远,不愿意去多花时间去拓展。其实,农村初中也有农村初中的优势: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富有浓郁气息的地方色彩,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等,只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走进乡野,融入自然、关注自然、感悟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二、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好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编排,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但我们认为:课本中的一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砖”,真正的“玉”要靠老师来“引”,老师应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应该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二)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综合性学习启动的起点和实施的基础。因此,要从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个性思维考虑,最好是变教师的激发为学生的自发,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更自主的活动而乐于参与。农村初中生的综合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在充分了解社会和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提供的学习主题,科学、合理的设计好综合性学习题目,让学生容易完成。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再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做法
1.突出主题,目标全面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课程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安排,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课精彩纷呈,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面向全体,形式多样
(1)竞赛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比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现场作文、辩论赛、演讲赛等等。
(2)表演 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摆渡》、《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都可以改成课本剧,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都可以进行表演。
(3)辩论 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心中的鹰》后,就可以围绕“究竟该不该猎杀鹰?”而辩论。
(4)游戏 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 上《孤独之旅》,我安排学生进行采访等等。另外还有成语接力、联词作文、组与组之间开展知识互查等,都是我们常用的。
(5)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初中三年级,我们就可以开展“九年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住校生每周生活开支情况” 等社会调查活动。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课型,为我们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努力。
作者:马兆源
学校: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