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谨:关于校内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18 8:53:03

关于校内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教育的均衡化是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核心理念,它包括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平等,还包括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平等。在创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学校层面的渺小的微观均衡不但不能忽略,反而更要认真对待。因为校内教育均衡是学校落实均衡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具有特殊意义。下面就我校教育的微观均衡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关注校内教育的微观均衡,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环境

西关小学是一所面向普通居民子女的学校,学校的定位是以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己任,办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学校。与其他地方一样,“择校”问题也是这个区域教育的一个“顽疾”,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究其原因,既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原因,也有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的因素。

近几年县政府、县教育工委、县教育局将招生报名工作列为教育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保证了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均衡。作为下属单位的西关小学在保证片区适龄儿童公平入学的基础上,对所有学生试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电脑编班派位,并向全体教师倡导“全纳”教育理念,促进校内教育均衡。

要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的学校,必须通过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改变教师的习惯和追求,确定学生的人生目标等来涵养学校的文化建设,为此我们构建“做最好的我”的光明校园文化。

光明校园文化的教育理念体系由光明课程、自主课堂、艺术学园、阳光德育、光明教师、协商管理六个部分组成。学校班子一致认为学校着眼于建立和谐平等教育环境,不仅要有各种适宜的物质条件以及较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还要拥有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其次,不管是物质条件、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必须立足本校的学生实际,符合校内师生的特点,要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就这个层面而言,我们学校做的比较成功,我们抓住了西关片区学生朴实、上进的特点,确立了“以特色引领学校文化,以质量提升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做最好的我”的发展观激发师生主体意识以及教与学的潜能。为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我们首先从环境建设入手,在办学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打造绿色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在硬件配备上,根据多样化的教学功能要求来设置功能室,学校现有20多个活动室;象棋活动室、3D计算机打印实验室、英语沙龙室、古筝室、葫芦丝室、折纸室等;校园设有监控系统、校园OV办公系统等。在环境布置上,一层大厅以“诗歌”为主题,依托被誉为“海滨邹鲁”的千年古县诗歌文化的优势和文化资源,设立了童话城堡读书角、开放式阅读走廊、激发孩子们想象力的涂鸦阅读椅等,还摆设了霞浦籍音乐家章绍同、诗人刘伟雄为学校创作的校歌展板,各功能区中师生们可以随时走进书的海洋,品读精美的童话,欣赏清新的散文,回味无穷的文学故事。在这里,你可以不关注孩子们看书的姿势,但孩子们或笑或嗔或凝神的读书表情,会让你感受儿童阅读世界的美好。二层大厅以“网球运动”为主题,凸显网球活动的特色。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西关小学的孩子大多来自务工家庭,旅游、阅读相对少,我们依托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球场,邀请县网球协会的教练免费为学生和教师开设网球课,通过网球运动的推广来“野蛮”孩子的身体,开阔孩子的国际视野,锤炼孩子们的拼搏精神;学校升旗台前设立的“激情广场”、多媒体厅营造的“英语剧大舞台”、音乐室中回荡的“中国好声音”,每周三下午都有学生自编自导的演出。我们倡导的口号是“不求精品,但求经常”。在这里,学生自制海报、自发门票,自行评奖,是孩子们笑声最多的地方。

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严谨的教学管理,形成学校“阳光大气、乐育英才”的教风和“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学风,在霞浦城区落下了教育教学优质校的好名声。

2.关注校内教育的微观均衡,构建立足基础、特色鲜明的多样化课程

学校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38门校本课程,推进课程的最优化实施,并基于教情、学情、校情构建学校光明课程。光明课程的五大功能分别为:凸显学校特色,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师生发展,丰盈学校文化,提升生命质量。光明课程由四个模块组成:学养课程、健康课程、艺术课程、拓展课程。每项课程下面都有各块活动主题。对于师资相对薄弱的我校来说,这样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精心设计规划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些新做法、新理念让老师们在短时间内理解起来颇有挑战性,通过校长外出学习回来的“鹦鹉学舌”,教师论坛的探讨辩论,与名校结对等互动来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建立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型团队。教研组的配置由老、中、青不同层面的老师共同组成,试行 “骨干带青年”、“老带新”、师徒结对子、同课异构、专家引领等措施,使得年轻老师们在专业发展上有个质的飞跃。现如今,学校有小中高教师2名,占学校教师的2.9%;省学科教学带头人1名,占学校教师的1.5%;市骨干教师16名,占学校教师的23.8%;县教坛新秀14名,占学校教师的20.8%,本科学历教师22名,占学校教师的32.8%。2014年10月在全省作文现场比赛课上陈振勇老师获得特等奖的好成绩;梁亦烈、卓文智、苏琼春、李雅等多位教师被评上名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在省、市、县“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的信息技术与课程优化整合三优联评中,我校所推出的八项作品全部获奖,被评为省教育厅最佳组织奖。省电教馆课题的中期评选中,周丹曦、曾杏婷等多位教师论文在省市获奖。陈谨校长作为省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市艺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应邀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到福鼎、新疆等地上课,讲座。收到良好效果。学校创造一个和谐、互助的优质教师团队,切实为校内教育均衡化奠定了基础。

3.关注校内教育的微观均衡,构建多元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西关小学没有最好的区位优势,没有特别的政策扶持,没有更多的经费倾斜,没有精挑细选的生源和老师,面对上百年的学校传承,外在的阻力和内在的压力都是严峻的。然而,近几年西关小学发生的变化,不仅因为它自然散发的一股学生的全面参与的、阳光上进的、师生互敬的味道,更是因为支撑这些味道背后的学校精心设计、数据化优化可行方案以及学生自主、师生合作、家校协同的多种举措并举,所取得的令人满意成效。我们通过多元的绿色评价让所有孩子都从自己本身寻找评价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自己,慢慢引导西关小学的学生走向一种更加真实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学校教师尽心尽力不断探寻更加适合本校的评价机制,目的就是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4、关注校内教育的微观均衡,构建教育工作者的阳光、平和心态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现代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最难摆脱的是来自经济待遇、精神鼓励等不如意而引发出的内心深处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平和的消极心态。这些心态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管理效率,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威胁着校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尊重老师个性差异,鼓励个性特长发展,缓冲职业倦怠和疲劳;尊重教育规律,适时适地适量的开展教师专业竞技、各种社团活动、业余爱好比拼等,譬如我校的岗位竞技月、教师网球社团、合唱团、体操队、专家讲座等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老师们的主体意识,还能丰富老师们的业余生活,很好缓解老师们紧张工作之余的压力。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不仅能挖掘老师们的潜能和专长,还陶冶老师们的情操,提升老师们的精神境界,形成整个团队阳光平和的积极心态。有了和谐的教师队伍这个坚强的后盾,校内教育均衡的实现就显得轻松多了。

对下个阶段工作的思考是,如何避免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的多样,而忽视了对教育内容的承载,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的关注,又如在学校特色环境的打造上,仅指向于将别具特色的物质环境创造,忽略了创造环境的主体应是师生,忽略了创造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建成之后的资源价值,使得环境是环境,学生是学生,无非起到一点美化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我们工作的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实施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公平。 

 
(2014年12月16日)
 

作者:陈谨

学校:西关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